1.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 :他被任命为总司令后,把无纪律、无组织的民兵改编、训练成为有战斗力的正式军队。在人民群众的推动和支持下,他率领大陆军在1781年取得了约克镇战役的胜利…… 他极力主张保存奴隶制。为了维护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他执政期间向西扩张领土,杀害印第安人……
材料二:“等到有那么一天我有机会打击奴隶制的时候,我一定把它彻底打垮,废除黑人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在斗争中最高的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除非是维护联邦的需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在哪一场战争中被任命为总司令?(1分)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1分)
(2)依据材料二,“我”领导这场战争最高目标是什么?(1分)战争中为了扭转战局,“我”是怎么做的?(2分)
(3)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他”和“我”对待奴隶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导致这种变化的经济根源是什么?(1分)
(4)“他”和“我”为本国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中你能总结哪些经验?(1分)请针对我国现状提出建议。(1分)
材料一:在近代……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一点,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到的。
——【美】沃尔特·李普曼:《道德序论》
材料二:天空被烟雾笼罩,脸色苍白的人匆匆穿行于乌烟瘴气之中,连外国游客都为此感到担忧。但是,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E.霍布斯鲍姆《革命的时代:1789——1848》
请回答:
(1)近代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的机器是什么?(1分)它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一场革命的开始,依据材料一,说说这场革命的基本特征。(1分)
(2)材料二中大量原煤的挖掘与这场革命中的哪项发明有关?(1分)它对人类社会进程有何影响?(1分)这项发明也带来了交通领域的变革,请举例说明。(1分)
(3)依据材料二,谈谈这场革命带来的影响。(2分)
19世纪60年代,在世界近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俄、日两国相继进行了社会改革。
材料一 1861年俄历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法令(又称二一九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民,不能随意干涉农民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1871年,……(日本)使节团在英国参观了伦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城市,看到“到处是黑烟弥漫,无不设大小工厂”,“由此足知英国富强的原因”,纠正了以往错误观念,认识到大力发展民用工业并与贸易结合,是“英国的谋富要领”,也是日本富国强兵之道。
——引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4分)
(2)材料一中的措施为该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哪些问题?(2分)
(3)依据材料二,日本为了实现“富国强兵”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4)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被认为是两国历史的转折点,你认为最主要的依据是什么?(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2分)
2.选择题- (共23题)
A.莎士比亚 | B.但丁 | C.哥伦布 | D.达·芬奇 |
A.正式宣告英国君主制的废除 | B.受到了伏尔泰启蒙思想的影响 |
C.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 D.保证英国资产阶级独掌共和国大权 |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
B.结束了外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
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
民族的反思,有时是在遭遇到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辱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同他之前的中国一样,这时也被迫遭受西方的入侵。但是它对这一入侵的反应完全不同于中国……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济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民族的反思,有时是在遭遇到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辱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日本同他之前的中国一样,这时也被迫遭受西方的入侵。但是它对这一入侵的反应完全不同于中国……由于日本有向伟大的中国文化世界借用某些东西的悠久传统,因而,19世纪在同样地借用西方世界的东西时,发生的冲突较少,痛苦较小。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济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①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②《人权宣言》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③④ |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316年西晋灭亡,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健康。
公元439年,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平城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494年北魏孝文帝进行了迁都。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
材料二:(见下图,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7年级上册》)
材料三:15世纪,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新航路。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支持,率船队从西班牙启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沿着迪亚士船队的航线,到达印度等地,获得无数财富。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16世纪初,航海家亚美利哥到达美洲。这块新大陆以他的名字命名。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材料四:(见下图,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316年西晋灭亡,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健康。
公元439年,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平城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494年北魏孝文帝进行了迁都。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
材料二:(见下图,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7年级上册》)
材料三:15世纪,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新航路。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支持,率船队从西班牙启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沿着迪亚士船队的航线,到达印度等地,获得无数财富。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16世纪初,航海家亚美利哥到达美洲。这块新大陆以他的名字命名。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材料四:(见下图,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东汉结束。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局面。316年西晋灭亡,第二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健康。
公元439年,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平城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494年北魏孝文帝进行了迁都。孝文帝迁都之前,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改革。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7年级上册》
材料二:(见下图,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7年级上册》)
材料三:15世纪,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新航路。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支持,率船队从西班牙启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率船队沿着迪亚士船队的航线,到达印度等地,获得无数财富。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16世纪初,航海家亚美利哥到达美洲。这块新大陆以他的名字命名。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材料四:(见下图,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9年级上册》)
A.日本国力已经与西方国家并驾齐驱 |
B.日本应与邻国一起共同复兴东亚 |
C.日本应走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D.日本应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文明 |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材料中提到的美国总统是( )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统)挽救了市场经济……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材料中提到的美国总统是( )

A.骂教皇是“两足禽兽” | B.主张以人权反对神权 |
C.最重要的思想是“三权分立”学说 | D.提出了社会契约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