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39928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2/2/15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以民主取代专制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民主政治的发展经历了思想变革---政治变革---法律完善的过程。在近代历史上,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的中国都在发生着变革。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2.
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3.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读图:

图一  1853年“黑船事件” 图二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日本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是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
的西方文明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8分)
(4)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并谈谈你对这种方式的认识。(7分)

2.单选题(共27题)

4.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5.
(题文)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这场改革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其改革的背景是(   )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B.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
C.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利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6.
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美国南方和北方的代表存在着严重分歧,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  )
A.扩大各州拥有的实际权力B.使大州和小州的权力平衡
C.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D.使南部与北部的权力平衡
7.
加尔文说:“一个人之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绝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8.
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影响是
极其深远的。至今仍是世界各国人民力求实现的社会理想,它是(    )
A.以社会契约建立国家B.以天赋人权争取民主权利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以革命方式建立共和制度
9.
“议院设而废君,大逆不道之事多矣……民主万不可设,民权万不可重,议院不可变通。”持这一观点的政治派别是(    )
A.顽固派B.立宪派C.维新派D.革命派
10.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都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同时也存在着根本分歧,是(   )
A.对民众运动的态度B.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D.是否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11.
“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的政治纲领。其核心内容是(   )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国共合作
12.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耕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13.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14.
在1876年世博会上,日本馆大于中国馆,且展品较为丰富,但日本仍从世博会上定购了大量机器产品,其直接目的是
A.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
B.适应明治维新后工业革命的进行
C.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
15.
(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这段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B.北魏当时的保守势力强大
C.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16.
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17.
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对外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18.
列宁在评价1861年改革时说:“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下列史实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19.
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损害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C.与统治者的要求不符
D.用人不当
20.
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的是
①农田水利法②市易法③方田均税法④均输法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1.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22.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实行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
23.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24.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25.
对下图所反映的俄国社会发展状况,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奴生活悲惨B.农奴制的落后C.没有蒸汽动力D.工业发展落后
26.
1853年前的日本和1840年前的中国相比,不同之处是(    )
A.封建制度处于衰落时期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D.面临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威胁
27.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28.
《战国策秦策一》中记载:“(公元前38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29.
通过民主运动的推动和传播,民主理论变成法律,是近代民主化的一般历程。以法律文献形式体现民主思想的积极意义不包括(  )
A.认可和保留民主运动成果
B.为实现民主提供法律保障
C.实现民主思想理论制度化
D.完全实现民主理论的设想
30.
被称为“神学界之王”的著名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对教权至上论做了系
统的阐述。其核心思想观点是(   )
A.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B.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的创造物
C.首倡教皇的权力直接来自上帝D.天主教是基督耶稣的门徒彼得创立的

3.选择题(共30题)

31.已知函数f(x)=2sin(ωx+φ),(ω>0,0≤φ<2π)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x)={#blank#}1{#/blank#}

32.

下列哪项是反对克隆人的生物学家的观点(  )

33.

在克隆人的问题上,中国政府的态度是(  )

①禁止生殖性克隆人 ②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③不反对治疗性克隆 ④不反对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

34.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百家争鸣”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35.

在一个池塘中,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动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下面所写的能反应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

36.

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  )

37.

【和平不容破坏】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2月13日,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其行径可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材料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8.

【和平不容破坏】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2月13日,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其行径可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材料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9.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40.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41.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42.

若在象棋盘上建立直角坐标系,使“将”位于点(1,﹣1),“象”位于点(3,﹣1),则“炮”位于点(  )

43.

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同点是(  )

44.

洋葱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相同点是(  )

45.

已知方程2x2﹣4x•sinθ+3cosθ=0的两个根相等,且θ为锐角,求θ和这个方程的两个根.

46.

已知方程2x2﹣4x•sinθ+3cosθ=0的两个根相等,且θ为锐角,求θ和这个方程的两个根.

47.

已知方程2x2﹣4x•sinθ+3cosθ=0的两个根相等,且θ为锐角,求θ和这个方程的两个根.

48.“茅台酒越存越香,越存越值钱。”50年的茅台酒市场价格近万元,而80年的茅台酒堪称“液体黄金”,比原价翻了一万多倍。由此看来,茅台酒的价格是由(    )
49.

把61.235精确到0.01是{#blank#}1{#/blank#};3.15万精确到{#blank#}2{#/blank#}位.

50.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观点,不合理的是(  )

51.

下列哪项不是关于克隆人伦理之争的问题(  )

52.

下列哪项不是关于克隆人伦理之争的问题(  )

53.

下列哪项不是关于克隆人伦理之争的问题(  )

54.

下列哪项不是关于克隆人伦理之争的问题(  )

55.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

56.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

57.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

58.

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合理的观点是(  )

59.请坐并把书打开。

  Sit {#blank#}1{#/blank#} and open your {#blank#}2{#/blank#}.

60.请坐并把书打开。

  Sit {#blank#}1{#/blank#} and open your {#blank#}2{#/blank#}.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