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英国约翰.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法国卢梭《社会契约论》
(1)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比较进步的思想原则?在当时最主要的政治意义是什么?
(2)近代,英国、美国建立起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写进法律文献的民主”中,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的法律文献是哪些?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将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根据材料及中国国情分析,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否建立起“至为完美的国家”?为什么?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材料一读图:


图一 1853年“黑船事件” 图二 1871年日本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二日本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是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图一、图二之间的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
的西方文明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8分)
(4)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方式,并谈谈你对这种方式的认识。(7分)
2.单选题- (共27题)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削弱 | B.代议制下王权需要继续削弱 |
C.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权利 | D.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A.扩大各州拥有的实际权力 | B.使大州和小州的权力平衡 |
C.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 D.使南部与北部的权力平衡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
B.加尔文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C.其思想符合世俗封建主的利益 |
D.其思想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
极其深远的。至今仍是世界各国人民力求实现的社会理想,它是( )
A.以社会契约建立国家 | B.以天赋人权争取民主权利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以革命方式建立共和制度 |
A.对民众运动的态度 | B.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 |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 D.是否变革封建土地制度 |
A.封建化的过程 |
B.农耕化的过程 |
C.工业化的过程 |
D.汉化的过程 |
A.满足本国封建统治者的生活需要 |
B.适应明治维新后工业革命的进行 |
C.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
D.发展军事工业,加快对外扩张步伐 |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 |
B.北魏当时的保守势力强大 |
C.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 |
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 |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 |
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 | 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
A.国家保护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
A.农民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
B.改革后农民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
C.改革后农民支付高额的赎金 |
D.改革后农民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
A.栽种葡萄的技术 |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C.大量的土地 |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
A.没落贵族 |
B.立功将士 |
C.新兴地主 |
D.富裕农民 |
A.认可和保留民主运动成果 |
B.为实现民主提供法律保障 |
C.实现民主思想理论制度化 |
D.完全实现民主理论的设想 |
统的阐述。其核心思想观点是( )
A.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 | B.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的创造物 |
C.首倡教皇的权力直接来自上帝 | D.天主教是基督耶稣的门徒彼得创立的 |
3.选择题- (共30题)
①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②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④儒、墨、道、法等学派既相互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
【和平不容破坏】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2月13日,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其行径可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材料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和平不容破坏】
材料一: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12月13日,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其行径可谓骇人听闻、令人发指。据不完全统计,死亡人数超过30万。
材料三: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7道)
选择题:(3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