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6题)
2.综合题- (共3题)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性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粤匪扰乱”是指什么?辜鸿铭所称“湘乡曾姓者”是谁?请写出他开出“洋务清火汤”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材料一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性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
材料二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是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梁启超说:“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粤匪扰乱”是指什么?辜鸿铭所称“湘乡曾姓者”是谁?请写出他开出“洋务清火汤”的根本目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伤感”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是什么?
8.
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列强不断制造中国的边疆危机。清政府面临两难境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晚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次争论:海防与塞防李鸿章的意见是:“边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认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左宗棠的意见是:“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左宗棠评传》
材料二清廷虽未放弃创办海军的计划,还是于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坐镇甘肃兰州,他的策略是“缓进速战”。到1876年,他做好了出击准备,刘锦棠将军在猛攻之下迅速进入新疆,到11月便征服了北疆。还固守在南疆的阿古柏遣使前往伦敦以寻求英国的调停,但是左宗棠军队的前进速度却快于在伦敦进行的讨论,阿古柏被彻底击败,自杀。到1877年底,除伊犁仍被俄国人占据外,整个新疆全部收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塞防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3)十九世纪80年代,清政府海防与塞防并重,将哪两个地区设为行省?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晚清政府内部出现了一次争论:海防与塞防李鸿章的意见是:“边疆……不复,于肢体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认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左宗棠的意见是:“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左宗棠评传》
材料二清廷虽未放弃创办海军的计划,还是于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坐镇甘肃兰州,他的策略是“缓进速战”。到1876年,他做好了出击准备,刘锦棠将军在猛攻之下迅速进入新疆,到11月便征服了北疆。还固守在南疆的阿古柏遣使前往伦敦以寻求英国的调停,但是左宗棠军队的前进速度却快于在伦敦进行的讨论,阿古柏被彻底击败,自杀。到1877年底,除伊犁仍被俄国人占据外,整个新疆全部收复。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左宗棠塞防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3)十九世纪80年代,清政府海防与塞防并重,将哪两个地区设为行省?
9.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但其开创之功不可忽视:一是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二是组织武装革命。因此,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命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材料二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兴中会的“开创之功”表现在哪些方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政治巨变的主要贡献。
材料一兴中会的作用远不如同盟会,但其开创之功不可忽视:一是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讲明当时中国处境的危迫;二是组织武装革命。因此,到同盟会成立及进行反清革命的时候,大家一致认同孙先生是第一个高举革命旗帜的人。
材料二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把当时很多的革命组织集合起来。同盟会使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有了一个公认的领袖——孙中山。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兴中会的“开创之功”表现在哪些方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20世纪中国政治巨变的主要贡献。
3.选择题- (共23题)
10.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之分裂……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14.
《辛丑条约》签订后,对北京市民王先生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A.鸦片贸易开始合法化,烟馆随处可见 |
B.京师同文馆成立,孩子入读新式学堂 |
C.清政府垮台,北京由外国人直接管理 |
D.被迫从东交民巷迁出,且无迁回可能 |
17.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
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
18.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19.We arrived at the park in early morning.(对划线部分提问)
{#blank#}1{#/blank#} {#blank#}2{#/blank#}you{#blank#}3{#/blank#}at the park?
20.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指的是
A.民主和科学 |
B.民主与自由 |
C.自强与求富 |
D.自由和平等 |
22.
1863年,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吾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为此,李鸿章后来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
B.开平煤矿 |
C.湖北织布局 |
D.轮船招商局 |
23.
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网如。”他主张
A.创办民用工业 |
B.兴办军事企业 |
C.任用维新人士 |
D.发展资本主义 |
24.
有学者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炮声 |
B.瓜分中国狂潮 |
C.甲午战争惨败 |
D.中华民国成立 |
26.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
C.继承了洋务派的救国理念 |
D.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
27.
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A.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
B.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
C.男尊女卑思想彻底消亡 |
D.当时己经实现男女平等 |
28.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②③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
C.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29.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100周年。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孙中山于1925年在北京逝世。按照民国纪年的方法计算,1925年应该是民国哪一年
A.民国12年 | B.民国13年 | C.民国14年 | D.民国15年 |
31.
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4.填空题- (共3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6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3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