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黑龙江绥棱县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3933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4/9/4

1.选择题(共1题)

1.下列属于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是(  )

①认识自己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②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内心活动

③了解自身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④用心聆听师长和同学的评价

2.句子默写(共1题)

2.
诗文默写(10分)
(1)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已亥杂诗》)
(3)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4)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5)李白在《行路难》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6)古诗中多有化用前人之句的妙笔,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是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而岑参送别友人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一句则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文言文阅读(共1题)

3.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③大姓:大户人家。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⑥资:借。⑦大学:大学问家。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每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
(2)礼愈 ______
(3)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_______
(4)主人问衡 ________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人多以书假余  计日B.弗怠 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C.邻舍有烛不逮 以书映光读之D.衡穿壁引其光 衡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小题4】甲、乙两个文段分别写了哪些事例(故事)?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甲、乙两个文段中的主人公可谓都取得了成功。请从取得成功的原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4.语言表达(共1题)

4.
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说说漫画的寓意(2分)(漫画题为《蒸了一锅馍,费了三堆柴》)
寓意:

5.其他(共1题)

5.
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句,修改意见:
 句,修改意见: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句子默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