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2017届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二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8643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6/7

1.综合题(共3题)

1.
政权建设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古今中外莫不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那闪光的大旗面前,大清龙旗显得那么古旧;在近代资产阶级议会面前,军机处已显得那么落伍。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为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  “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是人民当家做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古代雅典在谁当政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与雅典相比,秦朝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2)《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所宣传的共同思想观点是什么?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当时要建立的“至为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至为完美的国家”不能实现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初期,哪一举措体现了材料四作者的观点?我国哪一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
2.
工业化是近代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工业化进程充满艰难曲折,带来无限生机,也带来一些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把1913年进口洋纱数量指数定为100,那么,1914—1916年则降到95.3,1917—1919年更降为59.2。这一时期,中国的出口值却保持着增长的良好势头,1919年中国的出口值比1913年净增了56%。在1913—1915年,平均每年注册工厂41.3家,1916—1920年达到年均124.6家。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二 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三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这一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退出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为改变材料三中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从长远看,该举措和材料二苏联模式的共同弊端是什么?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南方谈话的内容与中共十四大哪一重大决定相一致?
(4)材料四的两幅图片反映了工业化带来了什么问题?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改变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当前我国应走怎样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
美国是一个历史短暂的国家,但却是一个迅速成长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了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在什么活动中发现北美大陆?这个活动对欧洲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一中“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美国历史上有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请问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对美国有何共同的积极作用?美国“19世纪末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提到“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19世纪60年代美国北方连连失败,林肯做了怎样的改变? 20世纪30年代,美国又是如何改变的?这一改变有何特点?
(4)根据以上材料,通过探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我们能吸收怎样的经验?

2.选择题(共14题)

4.
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他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B.澎湖巡检司C.宣政院D.礼部
5.
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的热潮,传统文化成为流行。如下图文字的文学体裁是(  )
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
6.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震惊世界。请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明代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齐民要术》
7.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最能体现“以华制华”策略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8.
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在此思想指导下,他创办了
A.轮船招商局
B.南通大生纱厂
C.汉阳铁厂
D.江南制造总局
9.
1945年2月,***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广州B.重庆C.西安D.北平
10.
教育部发函,要求在中小学教材中“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强调“十四年抗战”,不仅有助于教育中国学生,也有助于告知日本民众:所谓“为了突破美国、英国、中国、荷兰包围圈”的“自卫战争论”、为了将西方殖民势力驱逐出东亚的“大东亚解放战争”,是经不起任何推敲的。强调"十四年抗战"另一项意义是有利于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因为事变后,日本无视国际社会的警告和调停并退出国联,从而破坏了一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进而成为远东战争策源地。材料中的"事变"应为(  )
A.四·一二政变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1.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中朝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B.联合消灭韩国
C.要建立亚太地区的新秩序D.在美苏之间建立第三种力量
12.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有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其中“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13.
下图是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刊登的周恩来头像图片,图片的左上角写有这样一句话:“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美国人之所以给图片加上这句话是基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D.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4.
一部印度电影里有这样的一句台词: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种阶级歧视是源自于( )
A.禅让制度B.种姓制度C.分封制度D.科举制度
15.
“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工厂工人的数目从1865年的381000人上升到1890年的1620000人......”材料显示这次改革( )
A.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B.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命运
C.使俄国加紧了侵略扩张D.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
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建立的军事集团是( )
A.三国协约B.轴心国同盟C.三国同盟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7.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保证德国不再扰乱世界和平......” 。这次会议是( )
A.华盛顿会议B.雅尔塔会议C.巴黎和会D.万隆会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