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东教育协作体2019届高三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8212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3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英语世界俗称的ABC百科全书(又称世界三大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利尔百科全书》)之一。1771年在苏格兰爱丁堡出版,共三卷,以后不断修订出版。1941年版权归美国芝加哥大学所有。不列颠百科全书由世界各国、各学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众多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写条目。该书囊括了对人类知识各重要学科的详尽介绍,和对历史及当代重要人物、事件的翔实叙述,其学术性和权威性为世人所公认。2012年3月宣布停印纸质版,将全面转向数字版。
结合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概括中提取《不列颠百科全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指出当时的社会特征,并用史实说明该特征。(要求:对当时社会特征的表述要简洁,史实使用要准确全面)

2.材料分析题(共4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茶的故乡,《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华阳国志》指出西周时茶叶成为贡品。汉朝,茶叶是佛教“坐禅”的专用滋补品。魏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唐宋时期,茶业昌盛,“人家不可一日无茶”,出现茶馆、茶宴、茶会,提倡客来敬茶,流行斗茶、贡茶和赐茶。清朝,曲艺进入茶馆,茶叶对外贸易发展。《本草纲目》写道:“茶苦而寒,最能降火…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清头目。”中国茶文化在形成发展中,融入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释家的哲学色泽,以雅为主,并演变为各民族的礼俗,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模式。

——摘编自关剑平著《茶与中国文化》等

材料二 茶叶在英国发展年表17世纪30年代,中国的茶叶被荷兰商人带到英国。在很长的时间里,茶对于英国人而言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陌生饮品。1637年,英国东印度公司首次到中国广州运茶。1652年到1667年,英国取代荷兰垄断了中国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极佳的中国饮品,有治疗头痛、增进食欲、补充营养等功效…18世纪初,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欧亚贸易进入“茶叶世纪”。1795年,戴维斯在《英国农工状况考察》中提到:麦芽酒太贵,牛奶也喝不起,在恶劣的天气与艰苦的条件下,唯有茶能让他们咽下干面包,茶是他们不可或缺的饮料。1799年,英国茶叶消费量达2300万磅,需求势头迅猛

——摘编自郭孟良著《中国茶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茶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在英国迅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3.
   材料  1905年,清政府明令取消科举制,并着手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西方学习科学技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下设教育部,任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教育总长。随后由教育部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在全国实行教育改革。新的教育宗旨取消了忠君、尊孔的封建指导思想,突出了公民道德训练和知识技能的教育。规定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等科,并以文、理为主。留学生回国对近代教育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们通过在新式学校里讲授近代科学技术和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不仅把新的科学知识传入中国,而且为该学科培养了一批批科技人才。因此近代教育体制实质上成了近代科学的摇篮。

——据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与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条件。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1年10月18日,东条英机上台,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为贯彻“南进”既定方针,并打破中日战争僵局,12月8日,日本法西斯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发起对东南亚的进攻。较之原计划,时间大大推迟,而且规模有限。日本派往东南亚的陆军占陆军总兵力的1/5,当东南亚作战接近尾声时,日本海军认为应进而占领澳大利亚或夏威夷,但陆军表示反对。最后在缩小进攻范围的条件下达成一项折衷方案,即仅进攻斐济岛,以切断美国与澳大利亚的联系。

——摘编自彭训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在东南亚战争中举步维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戏剧创作的发展来看,大量有地位的文人开始参与传奇戏曲的创作,一时间辞调骈丽的作品风靡整个戏曲舞台。“金阊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养活小民,不下数万人”。这样的文化氛围唤起汤显祖在戏剧创作方面的兴趣,他的早期作品传奇《紫箫记》便创作于此时。这种寄情诗酒戏剧的清闲的官场生活,却未曾改变汤显祖那种清傲率直的性格,本已与世无争的他面对那腐败的政治时,士大夫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又使他义不容辞地挺身而出,成为了一位锋芒毕露的斗士。日本著名戏曲史家青木正儿高度评价:“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逝世一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奇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汤显祖的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汤显祖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地位。

3.单选题(共8题)

6.
雅典的建筑吸引了一大批建筑家、雕刻家来到雅典;它的内部兴起渊源于诗又超过了诗的戏剧;它的议事会、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成为说话的艺术即雄辩术的广阔用武之地。据此可知,当时希腊
A.不受束缚的思想自由
B.民主政治宽松的环境
C.宗教信仰观念的淡化
D.人文主义个性的影响
7.
1763—1770年,英王乔治三世不停地撤换首相,先后撤换了4人。乔治三世和首相的矛盾使人看清,得不到国王充分信任的政府寿命不长。同样地,也有一个事实:首相如果得不到议会的尊重和支持,也立足不住。据此可知英国
A.国王和议会分享行政权力
B.代议制民主需要不断完善
C.责任内阁制无法制约王权
D.国王仍有很大的专制王权
8.
1944年夏,美国政府实行一项把有条件的支持和政治压力结合起来的政策,以扩大中国政府的基础。1944年7月,美军派遣以驻华使馆包瑞德、戴维新、谢伟思等组成的“美国军事观察小组”进驻延安。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抗日根据地重要性显著
B.美国政府援华的多样性
C.协调国共两党和平谈判
D.中国已成为东方主战场
9.
明朝嘉靖帝以后,私人海上贸易能够穿过法网的罅隙而急速发展,并形成各种可观的集团,这些私商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有贸易关系,由此,美洲的大量白银经吕宋流入中国。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海禁”政策已名存实亡
B.出超地位取决于贸易集团
C.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明显
D.专制统治与外贸相得益彰
10.
张之洞在1889年《筹设炼铁厂折》中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洋布、洋米而外,洋铁最为大宗。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据此可知
A.洋务派力图通过“实业”来“救国”
B.兴办洋务企业得到清政府扶持
C.中国近代化主要表现在办实业
D.办铁厂就能解决依赖洋货问题
11.
1980年,广东顺德的一些五金小作坊开始制造风扇,大多数技术都来自国营工厂技术人员的业余兼职。有人回忆说:“讲得好听一点叫‘星期天工程师’,实际上是‘黑师傅’,那时候是不合法的,他们出来帮我们不合法,我们请他们也不合法,就在晚上偷偷摸摸干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的艰难
B.劳动力还没有自由化
C.企业没有合法的地位
D.市场经济还需要完善
12.
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现在人人都觉悟起来,立宪政治和政党,马上都要成为历史上过去的名词了,我们从此不要迷信他罢。”这表明当时
A.否定民主宪政成为新思潮
B.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革命
C.民主共和政体已不得人心
D.政府已经转变了治国思想
13.
如图是联合国基于国民总收入(GNI)等数据计算出主要国家在2016—2018年应承担的联合国会费建议。该图示表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B.少数国家实际控制着联合国
C.国际义务与该国实力基本一致
D.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