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列举题- (共1题)
1.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唐朝时期,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节被称为________。
(2)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的制度是________。
(3)凯(恺)撒进行历法改革,制定了一套新的历法,称________
(1)唐朝时期,日本派往中国的使节被称为________。
(2)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的制度是________。
(3)凯(恺)撒进行历法改革,制定了一套新的历法,称________
2.综合题- (共5题)
2.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2)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半个多世纪后,欧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从全球角度来看,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4)纵观中外交往史,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选自郑和《天妃之神灵应记》
材料三:新中国的成立,告别了“弱国无外交”的耻辱。中国人民第一次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赢得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国际上的尊重。50多年来,新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条催人奋进的光彩之路。——选自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1)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人将图中斜线区域为主的广大地区称作什么?西汉王朝在此区域设置了哪一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什么意义?清朝时设置什么机构管辖这一地区?(2)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壮举。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半个多世纪后,欧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从全球角度来看,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4)纵观中外交往史,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3.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读了15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二: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化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材料三: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阻碍美国、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障碍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请你写出19世纪中期,发生在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觉得世界大国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走上崛起之路的?
材料一:改革为俄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就像列夫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复活》的开篇所写的那样:“一切都翻了个个儿,一切却又刚刚开始。”
材料二: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以岩仓为首的,访问欧美的这样一个代表团,最后用的是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非常准确的。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了西方发达的文物制度以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一系列的文化制度,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材料三: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9世纪中期,阻碍美国、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障碍分别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请你写出19世纪中期,发生在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觉得世界大国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走上崛起之路的?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材料四: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3%,欧洲27.7%,俄罗斯13.7%,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共占12.2%。对此,拥有更多新技术的人们应该有更多的道德约束,从而理智地使用新技术。行动起来吧,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2)举出两例说明人们今天仍然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恩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回答,科技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二: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历史》
材料三:总部设在青岛的海尔集团,自1997年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而后,迅速在中东、北美设厂,1999年进入美国设厂,截止到2017年,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四: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3%,欧洲27.7%,俄罗斯13.7%,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共占12.2%。对此,拥有更多新技术的人们应该有更多的道德约束,从而理智地使用新技术。行动起来吧,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阿尔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破坏性”影响具体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19世纪中期,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进行了怎样的反抗?(2)举出两例说明人们今天仍然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恩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回答,科技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1)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
(2)材料二中“盟军”采取的什么军事行动迫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丧失了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们确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在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改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1)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
(2)材料二中“盟军”采取的什么军事行动迫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6.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二战结束后最富强的美国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是崛起的原因却是很相似。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一:文献篇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确立了英国怎样的政治体制?
(2)马克思称“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哪一文献?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
探究二:科技篇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哪一个国家?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第一步的重大发明(交通工具)是什么?
(5)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探究三:改革篇
(6)1933年,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新”在何处?
(7)我国对外开放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
探究一:文献篇
(1)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的重要文献是什么?这一文献确立了英国怎样的政治体制?
(2)马克思称“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哪一文献?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
探究二:科技篇
(3)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是哪一个国家?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第一步的重大发明(交通工具)是什么?
(5)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是哪一重大事件?
探究三:改革篇
(6)1933年,美国为摆脱经济危机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新”在何处?
(7)我国对外开放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通向现代化”的道路是什么?
3.判断题- (共1题)
7.
指出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1368年,皇太极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
错误:
改正:
(2)1937年,李宗仁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
错误:
改正:
(3)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错误:
改正:
(4)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
错误:
改正:
(1)1368年,皇太极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
错误:
改正:
(2)1937年,李宗仁指挥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
错误:
改正:
(3)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错误:
改正:
(4)1955年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是以美国为首。
错误:
改正:
4.选择题- (共19题)
14.
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张謇”号从上海临港芦潮港码头启航,开始了第一次远航,奔赴“海上丝绸之路”南线。材料中提到的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历史人物。下列与他有关的事件是
A.创办大生纱厂 |
B.修建京张铁路 |
C.撰写《制碱》一书 |
D.翻译《天演论》 |
15.
1945年《大公报》社评:“经长期内战,八年抗战,多少离合悲欢,今于国家大胜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团圆”。与社评相关的事件是
A.建立黄埔军校 | B.西安事变 | C.重庆谈判 | D.开国大典 |
18.
1971年ll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将周恩来总理作为封面人物,是因为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万隆会议的召开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关系正常化 | D.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
22.
下面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
C.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
D.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
23.
“农奴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 B.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
C.日本明治维新 | D.俄国1861年改革 |
24.
胡适说:“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都渐渐成了报纸文章的熟语,我自己的名字也是这种风气底下的纪念品。”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思想影响了这一社会风气
A.达芬奇 |
B.牛顿 |
C.达尔文 |
D.爱因斯坦 |
26.
这一条约,它在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的协定。这一条约是
A.《凡尔赛条约》 |
B.《五国条约》 |
C.《四国条约》 |
D.《九国公约》 |
5.填空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列举题:(1道)
综合题:(5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9道)
填空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