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材料二: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19世纪的电磁学和热力学这两门新兴科学物化的技术成果;就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遍及一切与功、电、磁、热、光相关的技术领域,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历史》

材料三:总部设在青岛的海尔集团,自1997年在菲律宾建立海外第一家工厂,而后,迅速在中东、北美设厂,1999年进入美国设厂,截止到2017年,海尔在全球有10大研发中心、21个工业园、66个贸易公司、143330个销售网点,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材料四: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30.3%,欧洲27.7%,俄罗斯13.7%,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共占12.2%。对此,拥有更多新技术的人们应该有更多的道德约束,从而理智地使用新技术。行动起来吧,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阿尔戈尔《难以忽视的真相》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破坏性”影响具体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19世纪中期,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进行了怎样的反抗?
(2)举出两例说明人们今天仍然享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恩惠”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回答,科技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6-22 11:17: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