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生活)
材料一 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就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并指出其出现的原因。
(宋词回眸)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请你先认真阅读上面两首宋词。请你概括指出他们词风中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元曲掠影)
(3)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代表作的插图。请你写出这部著作的名称。

(科技发明)
材料四 如下图

(4)材料四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一重大发明?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一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明清时期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特殊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405年后的28年间,郑和奉旨船队7次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4年。郑和船队最多时有船超过200艘船,最少一次也有60余艘,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所到之处,郑和及随行人员访问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的意愿,同时与当地居民进行贸易。
(1)据材料一,概括郑和远航“西洋”的特点?
材料二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一万多人,之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同其他抗倭将领一起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据材料二,概括“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你认为怎样认识这场战争和评价这位将领?
材料三 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貿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咯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貿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材料三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今天,这一战略构想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某校七年级(1)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明朝和清朝的部分重点知识,在本学期期末复习中制作了以下一份复习学案,供全班使用。如果你是这个班的学生,你将如何完成呢?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活动一(读图学史)
材料一

(1)图一是某皇帝改革官制后中央机构示意图。据此,请你指出这一改革的内容。写出图二这一机构的名称。
材料二 清朝疆域图。

(2)观察上图,简述清朝在西北、东北、东南巩固统一的措施。
(3)根据以上内容,概括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活动二(对比分析)
材料三 中国古代一向有重农传统,故而历代农书颇多,但同时却轻视手工业,少有全面记载手工业技术的著作。《天工开物》不仅首述农事,随后又以更多的篇幅记述手工业,这与明末启蒙思潮中出现的“工商皆本”的先进思想是相符合的。
﹣﹣楼宇烈《中华文明史》
(4)据材料三,指出《天工开物》内容的创新之处。
材料四 以贾府盛衰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核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把众多人物和复杂的社会事件组织在一起描述了封建末期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写成了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
(5)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部长篇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
活动三(方法提升)
(6)总结一下,这份复习学案中涉及了哪些学习历史的方法?
2.选择题- (共17题)
A.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情况的发生 |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
C.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科举制日趋完善 |
D.武将无能,遇有战事,由文官担任主帅 |
A.结束了双方的大规模战争状态 |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
C.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

A.图中的广州、泉州是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B.宋代农业发展,手工艺兴盛 |
C.朝廷鼓励海外贸易 |
D.中国商船的踪迹,近到朝鲜、日本,远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
A.蒙恬 | B.孙子 | C.苻坚 | D.文天祥 |
A.耕地面积扩大 |
B.治理黄河等河流,兴修水利工程 |
C.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 |
D.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花生等作物 |
A.绿野清阴看总好 |
B.一把心肠论浊清 |
C.明月有情还故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
D.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
朝代年号 | 公元 | 人均亩数 |
康熙二十八年 | 1673年 | 27.92 |
乾隆二十八年 | 1753年 | 6.89 |
乾隆三十一年 | 1766年内 | 3.65 |
A. 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
B. 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
C. 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
D. 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