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79205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5

1.综合题(共3题)

1.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强调君主建立独一无二的绝对权威是治国治民的政治原则。中国古代为强化中央,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人唯亲到令在中央)
材料一: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点。
(帝制建立到悠远历史)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秦朝)“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材料中“上”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重武轻文到文武分途)
材料三: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摘自《钱宾四先生全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宋两朝为建立“文治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位高权重到势微力薄)
材料四: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官僚制度》

(4)依据材料四,归纳明代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重大改组的表现。
材料五:……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中央政治制度变革的新特点。从明清中央官制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6)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2.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稳定解决十几亿人的温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些方面,都需要法治建设能协同跟进,都需要依法治国予以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分别为:传唤、审判、求偿、家父权、继承及监护、所有权及占有、房屋及土地、私犯、公法、宗教法、前五表之补充、后五表之补充等十二篇。十二铜表法颁布之后,就成为共和时期罗马法律的主要渊源。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在每年春季举行的公民大会上,若有人提出惩治违法执政者的议案,就进行公民裁决,公民可在贝壳上写下自己认为应该受制裁者的名字,然后进行无记名投票。如果某执政者获得6000个贝壳,就会依法被剥夺公民权,流放海外10年。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古罗马、古希腊追求民主法治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十三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到来还要通过十九至二十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上的“一人票”的民主直到二十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宪政原则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四:法国革命以法律代替了个人专断行为,以平等代替了特权,革命使工业得以腾飞,农业摆脱了封建领属关系,革命把一切都复归于一个等级、一个法律、一个民族。……法国大革命宜扬的“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和人权平等思想,在当时的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着巨大的进步性和革命性。

——摘自《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件大事》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反映上述原则和思想的法律文件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五: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当地时间2018年2月9日,针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恢复其移民禁令的要求,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宣布裁决结果,决定维持此前移民禁令暂停的裁决,拒绝恢复特朗普的移民禁令。2018年8月4日新华社电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上周接近全票通过一项针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三国的制裁法案,断绝了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使用总统否决权的选项。”
(4)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什么原则?
材料六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概括材料六中新中国宪法的地位。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面临新形势,站上新起点,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在法治建设方面有何举措?
3.
回望2018,美国和欧洲两大传统盟友间龃齬不断。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双方之间的恩怨情仇,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的一句感叹颇让人玩味:“有这样的朋友,谁还需要敌人?”一句感叹,话中有话,印证了舆论的普遍判断:曾经亲密无间的跨大西洋关系正遭遇冲击与伤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整个世界在15世纪末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一系列从西班牙和葡萄牙起航的,将来把向南北美洲和非洲及欧洲连起来并最通向正洲的远均己起锚。新思想、新商品将以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数量和速度向新世界转移。新的黎明又将欧洲推向了舞台中心。并为它披上一层金色的霞光,赐予它一个黄金时代。欧洲人不仅在探索世界,而且想统治世界。

——摘自(英)破得弗兰科《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末推动人类社会横向交流“根本性的改变”的事件。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它的名字叫“美利坚合众国”,也被称作“美国”。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然而,五百年前,这片广袤辽阔的陆地却是印第安人世代生活的家园,他们挥洒着与生俱来的激情,培育了独特的风俗。直到15世纪,欧洲人发现了这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13个殖民地。美利坚合众国的起源,正是从这13个英属殖民地开始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实现北美大陆摆脱殖民统治,实现新国新梦的事件什么?
材料三: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下)》目录节选:
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26章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科学革命的根源
二、科学革命的进程
三、科学革命的意义
四、工业革命的根源
五、工业革命的进程
六、工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七、工业革命对非欧洲世界的影响
第27章政治革命一、政治革命的格局
二、英国革命
三、启蒙运动
四、美国革命
五、法国革命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各种新式武器,大战历时四年多,最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参战各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一千万。
二战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对英国人民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斯大林号召人民抗击法西斯,他说: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联盟在人口、资源、生产能力、人心向背和团结互助方面,都比德、意、日集团占明显的优势,为以后战胜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联盟内部,……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分别参加了哪个战争集团?
材料五 
 

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5)材料五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对欧洲推行什么经济政策?其实质是什么?
材料六: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否达到了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为什么?

2.选择题(共13题)

4.
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
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某同学赋诗一首:“忆往昔,郑和壮举,美名远播;看今朝,一带一路,合作共赢”。郑和“美名远播”的“壮举”应包括
①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②1405~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
③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④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既保留封建因素又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
B.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完全丧失
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7.
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灯塔指引”是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确立***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召开中共八七会议
8.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学习西方的过程,经历了“始而言技(技术)”、“继而言政(制度)”,“进而言教(思想)”的过程。下列对近代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洋务运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②康梁维新派主张“三民主义”
③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A.④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
下图为解放战争进程示意图,请结合图中信息填出▲所在位置的内容(  )
A.消灭国民党主力B.推翻国民党统治
C.建立新中国D.实现国家统一
10.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下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 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2.
加里斯特•琼斯教授感慨地说:“《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这个力量”指的是(  )
A.马克思主义B.***思想C.邓小平理论D.科学发展观
13.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表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了三年三大步,最终告别贫困的原因是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6亿千克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14.
某同学在做单元复习知识整理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如表)。根据卡片可知,该同学复习的单元主题是
事件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资本主义时代的确立
C.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15.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某校九年级同学在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时,将它与俄国1861年改革进行了比较,概括出两次运动有以下相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A.改革前两国同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改革都实现了农奴的“解放”
C.改革后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16.
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新的政策”的实质是
A.对工业的调整
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