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强调君主建立独一无二的绝对权威是治国治民的政治原则。中国古代为强化中央,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措施。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人唯亲到令在中央)
材料一: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点。
(帝制建立到悠远历史)
材料二: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秦朝)“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材料中“上”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重武轻文到文武分途)
材料三:自武帝以来,中国政府之组成,既不在于贵族,亦不出于军人,而为一种建立于民众信托之上之“文治政府”。盖操之于非宗教、非封建、非专制、非商业资本之另一中层阶级之手。此即后世之所谓“乡绅”与读书人,此即封建时代“士”者之化身。
——摘自《钱宾四先生全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宋两朝为建立“文治政府”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位高权重到势微力薄)
材料四: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官僚制度》
(4)依据材料四,归纳明代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重大改组的表现。
材料五:……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中央政治制度变革的新特点。从明清中央官制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6)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