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是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行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
(1)根据材料一,“弄赞”指的是谁?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朝和吐蕃之间实行什么民族交往政策?该政策产生了哪些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写出当时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如何管理地方事务?朝廷立总制院,直接管辖今天的哪个地方?总制院的设立,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如何有效管辖西藏地区。
材料一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行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
——摘自《吐蕃传》上卷
材料二 行省……在中央统一政策的基础上,独立处理本省以内的政……朝廷立总制院(宣政院),管领佛教僧徒及吐蕃境内事务。——摘自《元史百官志三》
材料三 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应与达赖、班禅额尔德尼平等——摘自《卫藏通志》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弄赞”指的是谁?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朝和吐蕃之间实行什么民族交往政策?该政策产生了哪些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写出当时实行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的名称。地方行政长官如何管理地方事务?朝廷立总制院,直接管辖今天的哪个地方?总制院的设立,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如何有效管辖西藏地区。
2.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离不开统治者的治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唐朝的繁盛到今天仍然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今天,人们将在国外华人的聚集地称之为什么?
(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哪一地方在北来兴起并在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都?宋代为效励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盛时期?
(3)明朝从南美洲引进了许多高产农作物,请列举一个例子。清朝商品经济活跃,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请举一例说明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唐朝的繁盛到今天仍然在世界上影响深远,今天,人们将在国外华人的聚集地称之为什么?
(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哪一地方在北来兴起并在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都?宋代为效励海外贸易,设置了什么机构?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朝代进入鼎盛时期?
(3)明朝从南美洲引进了许多高产农作物,请列举一个例子。清朝商品经济活跃,形成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请举一例说明其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国家的繁荣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3.
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封闭国门则导致国家落后。古代中国曾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各国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遣唐使来华,学成回国之后,日本人民在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一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杰出代表人物。遣唐使来华,对日本有何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写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影响。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3)根据材料三,清朝实施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政策对中国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对外交往方面有什么变化趋势?
材料一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遣唐使来华,学成回国之后,日本人民在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一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百度百科,日本文字的演变
材料二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摘编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后来,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廷深感疑虑,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旷州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杰出代表人物。遣唐使来华,对日本有何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写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影响。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3)根据材料三,清朝实施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政策对中国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对外交往方面有什么变化趋势?
4.
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制度僵化则阻碍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隋唐西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同家世,婚姻不问闪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三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导致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是什么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为什么严禁学生议论政事?有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如何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控制?
(4)综合上述材料,为选拔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
材料一 自隋唐西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同家世,婚姻不问闪阅。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三代。
——摘自《通志》卷二十五《氏族志》
材料二 “一切军民利病,工农商贾皆可言之,惟生员不可进言”.意思就是:明朝时期,严禁学生议论政事。军民一切利病,并不许生员建言。——摘自明太祖颁《禁例八条》卧碑
材料三 雍正八年的“清风不识字”案流传最广。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之子,也是顾炎武之甥孙。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
——人民网《清初六大冤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导致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是什么制度?
该制度的确立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明朝为什么严禁学生议论政事?有什么危害?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如何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控制?
(4)综合上述材料,为选拔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
2.选择题- (共16题)
8.
2018年全国各省份第一季度GDP增速排名中,广东、江苏两省GDP总量均超过两万亿,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这表明南方依然是我国经济的重心。这种现象最早确立于
A.隋朝 |
B.唐朝 |
C.北宋 |
D.南宋 |
9.
《蒙古秘史》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结束这-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
A.阿骨打 |
B.成吉思汗 |
C.忽必烈 |
D.元昊 |
11.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 B.在广州设立十三行 |
C.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 D.郑和下西洋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