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及社会发展,封闭国门则导致国家落后。古代中国曾以开放的心态与世界各国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遣唐使来华,学成回国之后,日本人民在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一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百度百科,日本文字的演变

材料二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其中最大的海船可乘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海船。郑和的船队有严整的编队,船只分工明确,分别承担载人、载货、运粮、装淡水等任务,还有战船护航.郑和的船队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能够准确地测定航区、航线和船位,有效地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这些物品有的是用于慷慨送礼,展现大国风度,发展相互之间的友好关系;有的是用于贸易,互通有无,互补互利.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放开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后来,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贸易,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清廷深感疑虑,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旷州十三行”统一经管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唐朝时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杰出代表人物。遣唐使来华,对日本有何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写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影响。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3)根据材料三,清朝实施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政策对中国具有怎样的历史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出我国对外交往方面有什么变化趋势?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07-25 03:5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