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五: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所指的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第五大发明”发展到明朝时,内容和文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图片中的站立者是谁?
(3)材料三中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它是谁设立的?
(5)材料五反映出清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四: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五: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所指的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什么?“第五大发明”发展到明朝时,内容和文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图片中的站立者是谁?
(3)材料三中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
(4)材料四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它是谁设立的?
(5)材料五反映出清代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什么措施?
2.
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4)为加强对材料四中A地的管辖,1727年雍正帝采取了哪一措施?康熙帝时期,在B地签订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的名称是什么?乾隆帝在平定了C地贵族的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
材料一:(唐朝)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施建中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政府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
(2)阅读材料二,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我国哪位民族英雄致外国侵略者的信函?台湾归顺清朝后,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4)为加强对材料四中A地的管辖,1727年雍正帝采取了哪一措施?康熙帝时期,在B地签订的第一个中俄边界条约的名称是什么?乾隆帝在平定了C地贵族的叛乱后,设置了什么机构加强对该地区的管理?
3.
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兴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四:(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2)材料二中说“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哪里?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的政策是什么?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示意图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材料四:(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1)结合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列举一例唐朝对外交往有关史实。并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材料二中说“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哪里?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的政策是什么?说说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5)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以古为鉴,谈谈你对我国对外交往政策的认识?
2.选择题- (共18题)
5.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
B.议和政策 |
C.重文轻武 |
D.杯酒释兵权 |
18.
“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农政全书》 | B.《梦溪笔谈》 | C.《天工开物》 | D.《徐霞客游记》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