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任务一(梳理文学成就)
(1)将下表补充完整。
人物(作者) | 作品 | 作品地位(或特点) |
杜甫 | “三吏”“三别” | ① |
②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豪迈奔放 |
③ | 《窦娥冤》 | 元杂剧悲剧的典范 |
曹雪芹 | ④ | 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任务二(领略名画之美)

(2)图一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题材创作的?简述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从图二可了解到当时社会的哪些信息?
任务三(感受科技力量)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英国培根《新工具》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所述三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1)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根据上页两幅地图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元朝政府和清朝政府对台湾地区的管理措施。写出清朝疆域四至(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分别写出下面年代尺中①、②处所对应历史时期的名称及其阶段特征。

①历史时期: __________ 阶段特征: __________
②历史时期: __________ 阶段特征: __________
材料一:它的建立标志着西汉在西域统治的确立从此西域正式并入汉朝版图,成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汉统治时期,西域经济稳步发展,西域文化传入中原,中原先进文化也流入西域,并与西域文化融合发展。
——《新疆的历史沿革》
(1)材料一中的“它”指哪一管理机构?这一机构设立有何重要意义?材料二:由于元代西藏被正式纳入元朝版图和元朝对西藏的具体施政以及西藏和祖国内地之间官员、僧人、商贾的相互来往,进一步推动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政治和文化科技的全面交流发展,共同促进和繁荣了包括了藏族、蒙古族在内的统一的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元代内地的建筑技术造船技术、陶瓷工艺、雕版印刷技术及器材等科技文化相继传入西藏,对藏族的科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藏传佛教及其文化艺术也先后传入中原内地,对中原内地的文化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元朝统治西藏:万里雪域成为中国的行政区》
清朝取代明代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使西藏在中国版图最后确定,在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等方面做出了贡献。西藏自身也在这200多年的安定中,发展了自己的经济文化,在西藏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奠定了西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清朝时期,西藏与内地的交往更加紧密,大批藏僧进京城学习、供职、主持寺庙法事等,把藏族的传统文化与宗教带入中原。同时内地的大臣、军队驻扎西藏,汉族商人入藏贸易等都为藏汉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西藏在线·清朝时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元朝政府和清朝政府管辖西藏所采取的措施。并归纳元朝与清朝对西藏有效管辖的共同影响。材料三: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
——《瞭望新闻周刊》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并归纳中华文明保持连续性的原因。材料一: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进行友好、平等经贸往来的史实,这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
材料二: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历经东南亚(又称南洋)南亚、西亚和东非的30个国家和地区。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什么政策导致“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简述该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
(4)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巨大变化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2.选择题- (共11题)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是统治比较长久的封建王朝
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
A.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
B.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
C.修建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 |
D.与阿拉伯国家之间有大量商船往返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B.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
C.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
D.导致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
A.进取精神 | B.诚信精神 | C.匠人精神 | D.团结精神 |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右侧卡片主题的是
主题: __________
史实1:戚继光抗倭
史实2:郑成功收复台湾
史实3:雅克萨之战
A.民族团结 | B.和平交往 |
C.社会变革 | D.反抗侵略 |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1661年(顺治十八年) | 5793576 |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 6078430 |
1724年(雍正二年) | 6837914 |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 7414495 |
A.1661年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 |
B.1661年到1766年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劳作 |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
D.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