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双子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71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28

1.综合题(共4题)

1.
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它直观地描述了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

材料二 

急递铺令牌
材料三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材料四 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不知起于何时。……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如清泠桥西熙春楼下,谓之南瓦子;市南坊北三元楼前谓之中瓦子;市西坊内三桥巷名大瓦子,旧呼上瓦子……石碑头北麻线巷内则曰旧瓦子。

——吴自牧《梦梁录》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材料五 

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1)了解我国古代的邮驿制度应选择的材料是:
(2)了解明朝的官制改革应选择的材料是:
(3)了解宋代市民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应选择的材料是:
(4)了解我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应选择的材料是:
(5)了解清朝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应选择的材料是:
(6)材料五属于材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
古代中国在选官制度方面不断改革创新,以期保证官僚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的征辟,至此不用。隋朝已开始公开的文官考试制度,唐接着予以斟酌地采行,只是三年一度的会试至宋始成为定规。这种公开的考试足以打破过去的世族垄断。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第十章》

材料二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1)材料一中的文官考试制度指的是什么?这一考试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唐朝时女皇武则天是如何完善此制度的?宋朝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改革和发展这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朝时这一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顾炎武为什么要猛烈抨击这一变化?
3.
纵观中国历史,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阎立本《步辇图》
材料二  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为兄弟之国。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拉施都丁的这些记载十分重要,它们弥补了汉文史料所缺,说明火州一带不但有元朝诸王的军队在驻守,海都、都哇的军队也常来顾。火州之民被迫向双方贡献,负担之重可以想见。

——摘自刘迎胜《西北民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材料四 如仅守澎湖,则孤悬汪洋之中,土地单薄,远隔金门、厦门,岂不受制于彼,岂能一朝居哉……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霨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摘自赵尔巽等《清史稿》

(1)材料一取材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所说的“和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宋朝还向哪些政权纳过“岁币”?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元朝前期,元朝与海都、都哇在畏兀尔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为了增强在畏兀尔地区的地位,元政府设置的管理这一地区的军政机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说明“一府”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4.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当时(宋朝)的广州、泉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泉州的外商,有不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的阿拉伯人,朝廷允许他们在那里修建清真寺和公共墓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上)乃命和及其侪(同类的人们)王景弘等,将士卒二万七千余人,多赍(拿东西送人)金币。造大舶,修(长)四十四丈,广(宽)十八者。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自福州五虎扬帆,首达占城(今越南中南部),以次遍历西南洋诸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使之朝贡。有不服者则以兵慑之。

——(清)夏燮《明通鉴》卷十四

材料四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税率总计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反映了宋朝对海外贸易持什么态度?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回答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清朝下令只留下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当时经营对外贸易的特许机构是什么?这一政策导致的恶劣影响是什么?
(5)经济全球化如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请结合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选择题(共12题)

5.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史实,论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出现了并立的五个政权
②十国都是南方政权
③当时我国北方连年战乱,而南方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④政权虽然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6.
两宋和辽、西夏、金时期,几个民族政权对峙。下列四幅政权并列示意图中错误的一项是
A.
B.
C.
D.
7.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魏晋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B.唐朝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C.江南经济繁荣,出现了玉米、花生等经济作物
D.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8.
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①西夏灭亡
②元朝建立
③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④南宋灭亡
A.④③①②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①②③④
9.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A.牛李党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朱温代唐
10.
与下列示意图中①处相关的史实是
A.开通大运河
B.陈桥驿兵变
C.改进印刷术
D.雅克萨之战
11.
电影《妖猫传》展现了繁奢雍容的唐都长安,再现了唐玄宗时华丽壮美的盛世景象。被电影打动的小明想从历史书中详细了解这段历史,他首先应该查找的章节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2.
元朝统治者在划分行省时,打破以往依“山川形便”划分行政区域的原则,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一级政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分裂割据
B.实现国家统一
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
13.
该工程曾是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是凝聚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该工程是
A.赵州桥
B.故宫
C.都江堰
D.长城
14.
我国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如果将李自成比作螳螂,把明朝比作蝉,那么黄雀应该是
A.辽
B.西夏
C.元
D.满清
15.
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著作,明清的小说创作更是大放异彩。请将下列古代人物与其著作相连接
A.①-a②-b③-c④-d
B.①-b②-a③-c④-d
C.①-c②-b③-d④-a
D.①-c②-d③-b④-a
16.
下表为清朝前期部分年代人口与耕地数统计表,可以看出当时
时间
17世纪70年代
18世纪50年代
18世纪70年代
人口数(亿)
1
2
3
耕地数(亿亩)
6 .08
7.09
7. 16
 
A.人口数量缓慢增长B.耕地面积大幅增长
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