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保障。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阎立本《步辇图》
材料二 1005年,宋辽达成议和。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为兄弟之国。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拉施都丁的这些记载十分重要,它们弥补了汉文史料所缺,说明火州一带不但有元朝诸王的军队在驻守,海都、都哇的军队也常来顾。火州之民被迫向双方贡献,负担之重可以想见。
——摘自刘迎胜《西北民族史与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材料四 如仅守澎湖,则孤悬汪洋之中,土地单薄,远隔金门、厦门,岂不受制于彼,岂能一朝居哉……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上召询廷臣,大学士李霨奏应如琅请。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
——摘自赵尔巽等《清史稿》
(1)材料一取材于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所说的“和议”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宋朝还向哪些政权纳过“岁币”?
(3)材料三反映的是元朝前期,元朝与海都、都哇在畏兀尔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为了增强在畏兀尔地区的地位,元政府设置的管理这一地区的军政机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说明“一府”的设置有什么意义?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处理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