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合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材料四:“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材料二是张岱对什么制度的抨击?该制度有何危害?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宋代以词风委婉、细腻、清秀著称的是谁?元代戏剧空前发展,其中最优秀的杂剧家是谁?
(4)材料四中提到的“磁石”指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它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材料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合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有人于此,一习八股,则心不得不细,气不得不卑,眼界不得不小,意味不得不酸,形状不得不寒,肚肠不得不腐。”“八股一日不废,则天下一日犹不得太平也。”——明代张岱
材料三: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重要里程碑。材料四:“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英国培根《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
(1)材料一中“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都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关,在这一制度创立过程中隋文帝、隋炀帝分别做出了怎样的贡献?(2)材料二是张岱对什么制度的抨击?该制度有何危害?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写出宋代以词风委婉、细腻、清秀著称的是谁?元代戏剧空前发展,其中最优秀的杂剧家是谁?
(4)材料四中提到的“磁石”指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人传到欧洲的?它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怎样的重要贡献?
(5)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2)根据材料二,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此治国方略的背景是什么?分析这种方略的利弊。
(3)材料三中的“成吉思汗”是指谁?“某年”是指哪一年?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于哪里?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李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发?”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某年,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国,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张发展势力。……陆续攻灭了当时与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上“乾元”的意思,定国号为元。……8年后灭南宋统一全国。……设置澎湖巡检司。——《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开元”是指谁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实现?(2)根据材料二,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此治国方略的背景是什么?分析这种方略的利弊。
(3)材料三中的“成吉思汗”是指谁?“某年”是指哪一年?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次年定都于哪里?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2)试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清朝时“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3)根据材料三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央政府通过什么措施确保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在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的是哪位皇帝?说出当时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
(5)材料五致使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它导致了什么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材料一:下图

材料二: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中外之间既有友好交往的一面,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互联网
材料三:雍正五年(1727年)……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府。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清政府大力整顿西藏行政事务,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冋管理西藏,共同任命西藏各级地方政府的官员,噶伦以下僧俗官员,事无大小都要禀明驻藏大臣办理。——七年级下册课文改编
材料四:清朝对北部边疆地区的管辖形式:派遣将军、都统、大臣分驻边疆各地,将军为一个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清政府为了加强在新疆地区的统治,设伊犁将军。——七年级下册课文改编
材料五:当世界发生日新月异的巨变时,大清王朝的统治者却对“天朝”的地大物博极尽夸张之词,对外部世界懵然无知。——互联网
(1)材料一图中的人物是谁?他领导的抗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2)试举例说明材料二中清朝时“也有武力冲突的一面”?
(3)根据材料三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中央政府通过什么措施确保驻藏大臣政治上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在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的是哪位皇帝?说出当时伊犁将军管辖的范围?
(5)材料五致使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它导致了什么结果?对你有何启示?
2.选择题- (共15题)
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与友好交流始终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主流。下列各项中,能体现这一历史发展主流的事件是
A.鉴真东渡 |
B.文成公主入藏 |
C.玄奘西行 |
D.岳飞抗金 |
17.
文学艺术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代表明清文化突出成就的文学艺术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反映清代文学艺术成就和特点的是
A.《三国演义》和秦腔 |
B.《水浒传》和昆曲 |
C.《红楼梦》和京剧 |
D.《西游记》和汉调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