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制度文明)
材料一 在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只有这一制度刻意显示了公平公正。这一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拓宽了发现人才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对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十分有利……。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先生称这一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史的教训》
(1)材料一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什么?“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经济文明)
材料二 下面的图片反映了唐朝时期人民的创新能力。

(2)分别写出材料二中的图1、图2两种农具的名称。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三幅图片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重要表现?(答出两点可得2分)
(文化文明)
材料四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茼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4)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除了主要得益于造纸术外,还主要得益于哪一项重要的发明?材料五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5)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五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材料一 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从他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怎样的?材料二 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
——吴钓《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使宋朝“大航海时代”来临的最重要技术条件是什么?材料三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的对外贸易海港有…政府在这里设有专门机构进行管理。
(3)材料三中的“专门机构”是什么?写出当时的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材料四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紐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哪个朝代。陆路和海路通的畅通有何积极影响?材料五 明朝前期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但中国人没有恃强凌弱郑和下西洋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28年间,郑和船队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在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和平友好形象。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船队最远到达哪里?依据材料五指出此次远航的历史意义。(6)以史为鉴,可以明智。根据以上对外交往的史实,你认为对于我们国家今天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2.判断题- (共1题)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说明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北宋最后完成。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汤显祖,其代表作是悲剧《窦城冤》。苏州是明代的棉纺织业中心。明朝李时珍编写的《农政全书》是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题- (共16题)
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 B.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
C.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 D.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
①明清馆
②隋唐五代馆
③辽宋夏金馆
④元朝馆
A.④②③① | B.②①④③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① |
A.文武并重的传统 | B.重武轻文的观念 | C.颜值和门第备受推崇 | D.重文轻武的传统 |
A.苏轼 |
B.柳永 |
C.李清照 |
D.辛弃疾 |
A.出现了交子 |
B.瓦子里上演《窦娥冤》 |
C.形成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
D.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
A.禁军 | B.节度使 | C.通判 | D.转运使 |
A.陕西省和河南省 | B.河南省和浙江省 | C.河南省和江苏省 | D.山西省和浙江省 |
A.“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
B.“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苏颂《契丹帐》) |
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
D.“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 |
A.鉴真、郑成功、岳飞 | B.戚继光、鉴真、张骞 |
C.玄奘、郑成功、戚继光 | D.郑和、岳飞、鉴真 |
A.北京 | B.南京 | C.广州 | D.上海 |
A.废除宰相制度 |
B.东南沿海倭寇的侵扰 |
C.采用八股取士 |
D.锦衣卫的设立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判断题:(1道)
选择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