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50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8

1.综合题(共5题)

1.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豹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华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生产工具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材料四中的“公主”指的是谁?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2.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出现或得到广泛的应用。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问题探究。

材料一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万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材料二 忽作一声露需,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花大起。……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碌,戴面具金睛……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殿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

——《东京梦华录》

(1)仔细阅读材料一,写出这一科技发明的朝代和发明者。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一说这一科技发明的优点及作用。

(2)材料二所描写的游乐场景,当时燃放烟花爆竹已很盛行。“烟花爆竹”是哪一发明的应用?这一发明除了用来制作烟花爆竹,在当时还开始应用于哪一领域?

材料三 科技图片


(3)图一是什么?图二是罗盘针,又叫指南针,它传入欧洲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3.
唐、宋、明、清时期,我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于汉、唐、宋等朝代初期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四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2)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活跃,其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为此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材料四说明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5)从唐、宋、明到清,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4.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贯穿我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明代某皇帝采取的统治措施

材料二 故宫的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材料四 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位皇帝采取的?他在中央采取了什么统治措施?
(2)材料二中的‘偏房’是指清朝的什么统治机构?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3)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5.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选择题(共20题)

6.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7.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几个难得的治世或盛世局面、其中产生于唐朝初年的是(   )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8.
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9.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   )
A.吴承恩B.关汉卿C.徐光启D.曹雪芹
10.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最难的步骤是比较项的选择,比较时比较项要一一对应。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比较项中比较出的“相同”点不准确的是
A.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B.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C.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D.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11.
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以及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省级行政单位的使用源自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元朝
12.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是在元朝。这一机构是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中书省
D. 驿站
13.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 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行政、军事分权
C. 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D. 削弱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
14.
宋朝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  )
A. 海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钱塘江流域
15.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 秦朝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17.
《蒙古秘史》记载:“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谁结束了上述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铁木真
18.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买卖衣服图画花环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此生活景象反映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19.
我国首届《诗词大会》上有这样一道题目:根据以下线索说出一位诗人。宋代一位著名的状元,官至丞相。著有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收丹心照汗青”。他应为(   )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文天祥
20.
它的角色行当有明确的划分,早期分为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行,又将唱、念、做、打相结合,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它是(   )
A.京剧B.昆剧C.元曲D.徽调
21.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我国明清时期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中华文明的勃兴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政权的并立与融合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2.
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提取青蒿素治愈疟疾的成就获得了201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青蒿入药在许多中医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的李时珍就曾将其记录在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23.
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    )
A. 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   B. 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
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24.
“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体现了清朝皇帝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为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727年清政府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A. 澎湖巡检司    B. 伊犁将军 C. 西域都护 D. 驻藏大臣
25.
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政治腐败、朝政混乱B.国家财政危机、朝廷加派苛捐杂税
C.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D.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