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5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豹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材料一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华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材料二 生产工具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
材料三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和武则天对这一制度的完善分别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材料四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4)材料四中的“公主”指的是谁?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取得了灿烂的成就,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出现或得到广泛的应用。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问题探究。
材料一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覆盖)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万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版,持就火炀(烘烤)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坦的磨刀石)。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材料二 忽作一声露需,谓之“爆仗”。则蛮牌者引退,烟花大起。……或就地放烟火之类,又一声爆仗,乐部动《拜新月慢》曲,有面涂青碌,戴面具金睛……又爆仗一声,有假面长髯、殿裹绿袍靴简,如钟馗像者。
——《东京梦华录》
(1)仔细阅读材料一,写出这一科技发明的朝代和发明者。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说一说这一科技发明的优点及作用。
(2)材料二所描写的游乐场景,当时燃放烟花爆竹已很盛行。“烟花爆竹”是哪一发明的应用?这一发明除了用来制作烟花爆竹,在当时还开始应用于哪一领域?
材料三 科技图片

(3)图一是什么?图二是罗盘针,又叫指南针,它传入欧洲后,发挥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 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于汉、唐、宋等朝代初期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四 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与日本、天竺交往中最有影响的两位使者的名字。
(2)宋代的对外贸易相当活跃,其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为此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3)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4)材料四说明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5)从唐、宋、明到清,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一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明代某皇帝采取的统治措施
材料二 故宫的某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

材料四 乾隆帝时,大臣胡中藻的诗句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中的措施是哪位皇帝采取的?他在中央采取了什么统治措施?(2)材料二中的‘偏房’是指清朝的什么统治机构?该机构的设立有何影响?
(3)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了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2.选择题- (共20题)
A.巩固隋朝的统治 |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 D.结束了分裂割据,实现了大统一 |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崇文抑武”策略,提高了文人地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A.都是北宋送给对方“岁币” |
B.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
C.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
D.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
A. 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 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行政、军事分权
C. 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
D. 削弱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完颜阿骨打
D. 铁木真
A.北方人口南迁,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
B.唐朝经济繁华,饮茶成风 |
C.宋代都市生活丰富,商业繁荣 |
D.明代社会开放,文学兴盛 |
A. 李白 B. 杜甫 C. 苏轼 D. 文天祥
A.京剧 | B.昆剧 | C.元曲 | D.徽调 |
A. 中华文明的勃兴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民族政权的并立与融合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本草纲目》
A. 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 B. 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
C.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5道)
选择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