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尉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哪些地方?
(2)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与前代比较,元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一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尉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
——《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 据史书记载,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即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到鄂霍次克海。其疆域之广,居中国各朝之冠。与汉、唐极盛时期的疆域相比,元朝不仅在面积上大大超过了它们,而且在控制程度上也远胜于它们。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哪些地方?
(2)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该制度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与前代比较,元中央政府与西藏、台湾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成巅峰状态。
(2)材料二中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3)列举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成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洲可谈》
材料二 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因此引起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焦点就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成巅峰状态。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
(1)材料一中的发明何时用于航海?这一发明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2)材料二中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
(3)列举材料三中所说的“已成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作用。
2.选择题- (共24题)
6.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了经济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我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东北三江流域 |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
13.
在天津某小学仿照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活字印刷术建造了一座巨型活字“日知墙”。这面墙由1300个活字块组成,这项技术如果申请专利,下列哪一个人物最先拥有专利权。
A.毕昇 |
B.沈括 |
C.李春 |
D.李冰 |
14.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帝国。以下措施中,不属于元朝时期实行的是( )
A.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
B.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
C.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安西都护府 |
D.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
15.
“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成吉思汗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A.建立元朝 |
B.统一蒙古 |
C.修筑长城 |
D.开发江南 |
17.
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A.秦隋宋 | B.秦隋元 |
C.秦元明 | D.隋元明 |
25.
青岛天价虾、哈尔滨天价鱼事件,让消费者出游感到有些“害怕”。南京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许明说曾经看到过“天价马”——在一个景区游玩时,发现一个牌子上写着“骑马一元”,有游客觉得便宜就上马骑了几分钟,结果被收了几百元,因为这马居然是按秒来收费的。
谁吃谁
请你结合材料,用道德和法律知识评价“天价虾”“天价鱼”“天价马”事件经营者的行为。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选择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