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初一
试卷号:37635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9/29

1.综合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皮日休

(1)材料一中的“此河”是指哪条河?结合材料说说这条河发挥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神童诗》汪洙

(2)造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一现象的制度是什么?这项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信

(3)尺带珠丹自称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外甥”?概括指出材料反映的史实。
材料四  “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退将诗》曹翰

(4)材料四中“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源自宋朝采取的哪项政策?请说出这项政策的积极作用。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的名称是: 图二的名称是:
材料二 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2)请举出两宋时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一个事例。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材料三 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
(3)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商业繁荣的表现。
材料四 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上述材料均选自《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北宋面对强大的北方敌国“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的一个事例。分析北宋这样做的原因。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重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选自《贞观政要》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经过唐太宗的治理,唐朝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的哪些重大措施有关?
材料二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2)元世祖的这句话强调了治理国家什么最重要?他的这种“治国安民”的政策,是接受了哪些人的建议提出的?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3)材料三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指出元朝在管理制度上有什么创新?元朝统治者对台湾是如何管理的?

2.选择题(共25题)

4.
七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这件事发生在
A.唐太宗时期
B.唐玄宗时期
C.唐中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5.
新罗人崔致远12岁人唐求学,18岁考中进士,后来他在唐朝做官,写下了文集《桂苑笔耕》。这个事例说明
A.唐朝与印度关系密切
B.唐朝与日本关系密切
C.唐朝与天竺关系密切
D.唐朝与新罗关系密切
6.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不属于安史之乱造成的是
A.唐朝由盛转衰
B.唐中央政权衰微
C.南方地区遭受浩劫
D.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7.
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喜爱和追求。南方普遍种植茶树始于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隋朝
9.
“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亡于蒙。”上述文字描述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西夏
10.
七年级一班历史兴趣小组编排有关成吉思汗的课本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肯定不符合史实的是
A.案上摆着《伤寒杂病论》
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C.成吉思汗登长城察看军情
D.营帐内挂着一幅元代疆城图
11.
在南宋灭亡之际,有一位英雄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这位英雄是
A.岳飞
B.寇准
C.文天祥
D.班超
12.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开启了西藏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转折。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A.汉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3.
如果你要完成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时代
C.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4.
宋朝的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灭掉的南方政权是
A.西汉
B.陈
C.北周
D.梁
15.
隋朝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隋炀帝的暴政导致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最先发生在
A.洛阳
B.长安
C.山东
D.余杭
16.
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段话中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最重要的是
A.军队是国家的保证
B.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C.注重虚心纳谏
D.重视发展生产
17.
经典诵读已成为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下列最能直接反映唐朝国力达到鼎盛阶段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18.
2018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主持人董卿说:唐朝有位诗人他笔下的长江,有着这世界上最美的景象,那是“朝辞白帝彩云间”;春天,那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一个人坐船,那是“孤帆一片日边来”;而登高怀古,那是“凤去台空江自流”。我想这千百年来,正是因为有了他,也为在江上奔波的旅客们,找到了一份心灵的寄托。董卿说的这位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19.
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
A.市舶司B.平湖巡检司C.宣政院D.广州十三行
20.
某同学阅读了《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一书,他想为这本书写简介。以下可以入选的是
A.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图改革
B.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C.统契丹,建政权,澶渊之盟结和平
D.统女真,完统一,建立金朝灭北宋
21.
960年正月的一天,北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
A.石守信B.赵光义C.赵普D.赵匡胤
22.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  ②隋朝  ③唐朝  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
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之处是(   )
A.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C.重新划定边界D.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纳岁币
24.

“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句号.”“这项改革”是指(  )

25.

“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句号.”“这项改革”是指(  )

26.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其方向是
A.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B.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
C.从长江流域转移到珠江流域
D.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7.
北宋前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是在( )
A.山东B.东京C.杭州D.四川
28.
如图,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如下图),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选择题:(2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