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共1题)
(1)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2)唐朝高僧玄奘六次东渡日本,他口述并由其弟子撰写了《大唐西域记》。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明宋代商业经济异常繁荣。
(4)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抓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南宋灭。
(5)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蕃坊,加以管理。
2.综合题- (共3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任何分裂势力都不能长久。
——川教版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四: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猖獗,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用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请说出辽、西夏、金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朝中央政府是怎样对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管理的?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始于哪一朝代?这个朝代管理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5)通过上述史实,谈谈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唐王朝的都城长安,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
(1)据材料,概括唐朝都城长安的特征。
材料二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据材料,“新的手工行业”指什么?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哪两个流域?结合所学再例举宋代两个著名的对外港口?
材料三从三国到五代,北方战乱频繁,黄河流域的人口大量南迁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地区。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并丰富了南方的劳动力。他们积极投入到南方地区的开发中去。北宋时期,新的农作物占城稻在江南引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江南地区气候适宜,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对江南地区农业的发展非常有利。江南地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超过北方。
(3)据材料,概括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材料一

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唯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赵汝适《诸蕃志》
材料四那时候(南宋),中国的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外国人都愿意乘坐中国的海船。
请回答:
(1)我国最早在何时制造了指南仪器?材料一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2)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3)你知道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到欧洲的吗?
(4)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3.选择题- (共18题)
在下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
②在A点或B点时,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还要看其个别劳动生产率
③在A点时,商品过剩;在B点时,商品短缺
④在A点时,商品短缺;在B点时,商品过剩
在下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
②在A点或B点时,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还要看其个别劳动生产率
③在A点时,商品过剩;在B点时,商品短缺
④在A点时,商品短缺;在B点时,商品过剩
在下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
②在A点或B点时,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还要看其个别劳动生产率
③在A点时,商品过剩;在B点时,商品短缺
④在A点时,商品短缺;在B点时,商品过剩
在下图中,当某商品的价格停留在A点或B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A点时,商品生产者获利;在B点时,商品生产者亏本
②在A点或B点时,商品生产者能否获利,还要看其个别劳动生产率
③在A点时,商品过剩;在B点时,商品短缺
④在A点时,商品短缺;在B点时,商品过剩
A.完颜阿骨打 | B.赵匡胤 | C.元昊 | D.耶律阿保机 |
A.辽宋并立 |
B.宋与西夏并立 |
C.北宋与金并立 |
D.南宋与元并立 |
A.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国 |
B.先后灭西夏、金、南宋 |
C.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
D.实行“治国安民”的治国方略 |
A.“五代”政权更替均为武将夺权 |
B.“十国”政权均位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继续发展 |
C.尽管政权分立,但社会仍蕴含着统一的趋势 |
D.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
A.皇权的不断加强 |
B.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
C.丞相权力的扩大 |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
A.岳飞 | B.卫青 | C.屈原 | D.张骞 |
-
【1】题量占比
判断题:(1道)
综合题:(3道)
选择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