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4题)
1.
传承·融通·发展
材料一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入选理由是:“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着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1)假如你是一名文化宣传小大使,请从上面两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择一项,依据所给材料,仿照珠算入选理由,从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编写一段宣传稿。
材料二上海广方言馆是洋务运动中最早引入数学的新式学校,它在开馆之初就开设了算学课。《广方言馆课程十条》指出:“习算学,无论笔算、珠算,先从加减乘除开方入手,中学则熟习算经十书(中国古代十部数学著作总称),前贤代有著述皆可流览。西学则几何、重学、代数诸书”,规定了数学学习内容。《广方言馆算学课艺》是反映上海广方言馆数学教育的一部重要的算学著作。反映了其数学教育“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显著特点,体现了西学传入中国之后,传统数学新的发展方向。总之,上海广方言馆不仅在培养外交等洋务人才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在传播西学,普及数学教育,提高国人科学素养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易萍《清末上海广方言馆及其数学教育》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上海广方言馆数学教育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三

(3)观察材料三示意图,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材料一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项目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入选理由是:“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着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1)假如你是一名文化宣传小大使,请从上面两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选择一项,依据所给材料,仿照珠算入选理由,从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编写一段宣传稿。
材料二上海广方言馆是洋务运动中最早引入数学的新式学校,它在开馆之初就开设了算学课。《广方言馆课程十条》指出:“习算学,无论笔算、珠算,先从加减乘除开方入手,中学则熟习算经十书(中国古代十部数学著作总称),前贤代有著述皆可流览。西学则几何、重学、代数诸书”,规定了数学学习内容。《广方言馆算学课艺》是反映上海广方言馆数学教育的一部重要的算学著作。反映了其数学教育“中西结合,融会贯通”的显著特点,体现了西学传入中国之后,传统数学新的发展方向。总之,上海广方言馆不仅在培养外交等洋务人才方面成绩显著,而且在传播西学,普及数学教育,提高国人科学素养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易萍《清末上海广方言馆及其数学教育》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上海广方言馆数学教育的特点及作用。
材料三

(3)观察材料三示意图,你能获取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
城市见证历史。
材料一

(1)从地图所示①、②、③中任选一个,简述彼得格勒十月起义时发生在该地点的史实。
材料二
以下是与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开国大典三个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和诗词。

(2)将上面的诗词与图片正确搭配,将字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图1: 图2: 图3: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的理解。
(4)综合本题所有材料,谈谈这些内容体现了哪些历史学习方法?运用材料,试举一例说明。
示例:材料三中通过解读新闻图片,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
材料一

(1)从地图所示①、②、③中任选一个,简述彼得格勒十月起义时发生在该地点的史实。
材料二
以下是与南昌起义、遵义会议、开国大典三个历史事件相关的图片和诗词。

(2)将上面的诗词与图片正确搭配,将字母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图1: 图2: 图3: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的理解。
(4)综合本题所有材料,谈谈这些内容体现了哪些历史学习方法?运用材料,试举一例说明。
示例:材料三中通过解读新闻图片,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历史。
3.
中国服饰文化体现时代精神。
材料一胡服服饰盛行,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胡服服饰成为时尚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胡服在中土流行,不能仅用猎奇心理来解释,除了胡服的便利和实用性之外,更反映出唐代士庶对异族习俗的包容心态,而这种包容心态则是建立在自身文化强大的自信心之上的。
——摘自李星明《唐墓壁画研究的独特视角》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唐朝人拥有文化自信的原因。
材料三辛亥革命时期旗袍的演化进程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服装发展的典范,尤其是“改良旗袍”出现更是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服装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碰撞,造就了中国服装的革新发展。
——摘自张玲《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服装”演化进程的研究——以旗袍为例》
(3)材料三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习俗哪一方面的变化?除此之外,依据所学再举出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一例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四


参与本届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设计师罗峥说:“该设计力求把中国传统元素与国际设计理念相结合并加以创新,提炼出一种时代的中国精神来展现中国的文化内核,形成新的东方美学,高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辨识度,增强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理念的理解。
材料一胡服服饰盛行,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亲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胡服服饰成为时尚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胡服在中土流行,不能仅用猎奇心理来解释,除了胡服的便利和实用性之外,更反映出唐代士庶对异族习俗的包容心态,而这种包容心态则是建立在自身文化强大的自信心之上的。
——摘自李星明《唐墓壁画研究的独特视角》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说唐朝人拥有文化自信的原因。
材料三辛亥革命时期旗袍的演化进程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服装发展的典范,尤其是“改良旗袍”出现更是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人服装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相互碰撞,造就了中国服装的革新发展。
——摘自张玲《关于辛亥革命时期“民族服装”演化进程的研究——以旗袍为例》
(3)材料三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习俗哪一方面的变化?除此之外,依据所学再举出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一例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四


参与本届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的设计师罗峥说:“该设计力求把中国传统元素与国际设计理念相结合并加以创新,提炼出一种时代的中国精神来展现中国的文化内核,形成新的东方美学,高我们在国际社会的辨识度,增强中国自己的文化自信。”
(4)依据材料四,谈谈你对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理念的理解。
4.
改革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下面是某同学梳理的商鞅变法知识结构,请你帮他补充图示中的A和B两处。

材料一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有何不同。从性质和作用两方面归纳两者有何相同点。
材料二这实在是人世间最不幸、最痛心的事。咖啡当作行船的燃料,玉米被烧来取暖,土豆大量抛进河里,猪杀了埋起来让它烂掉。流民们从各条公路涌来,眼睛里流露出饥饿的神色,流露出求生的渴望。他们不惜压低工价来抢活干。一个人干的活儿,有十个人来抢。
——摘编自【美】约翰·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
注:《愤怒的葡萄》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一部史诗。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发表就职演说的讲台上说道:“我向国会请求目前仍然存在的对付危机的一种手段——向这种紧急情况宣战的广泛的总统行政权,将赋予我的这一权力之大,就像我们事实上遭到外敌入侵时一样。”新任总统很快宣布当天是“银行停业日”,关闭国家的储蓄机构一个星期。新总统召开了国会,提出一系列立法计划。从1933年3月9日到6月16日期间,制订了15项重大立法,这个法律频出的时期被称作“百日”。
——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下)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空,
①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③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是整顿金融体系。
④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采用了立法的形式。
(4)请选择①—④中表述正确的一项,从材料二中找出判断依据并加以说明。
材料三

——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
(5)依据材料三中表1表2,概括1978—2005年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1)下面是某同学梳理的商鞅变法知识结构,请你帮他补充图示中的A和B两处。

材料一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有何不同。从性质和作用两方面归纳两者有何相同点。
材料二这实在是人世间最不幸、最痛心的事。咖啡当作行船的燃料,玉米被烧来取暖,土豆大量抛进河里,猪杀了埋起来让它烂掉。流民们从各条公路涌来,眼睛里流露出饥饿的神色,流露出求生的渴望。他们不惜压低工价来抢活干。一个人干的活儿,有十个人来抢。
——摘编自【美】约翰·斯坦贝克小说《愤怒的葡萄》
注:《愤怒的葡萄》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的一部史诗。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发表就职演说的讲台上说道:“我向国会请求目前仍然存在的对付危机的一种手段——向这种紧急情况宣战的广泛的总统行政权,将赋予我的这一权力之大,就像我们事实上遭到外敌入侵时一样。”新任总统很快宣布当天是“银行停业日”,关闭国家的储蓄机构一个星期。新总统召开了国会,提出一系列立法计划。从1933年3月9日到6月16日期间,制订了15项重大立法,这个法律频出的时期被称作“百日”。
——摘编自【美】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下)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在括号内划“×”。(每空,
①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②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③罗斯福新政的中心内容是整顿金融体系。
④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采用了立法的形式。
(4)请选择①—④中表述正确的一项,从材料二中找出判断依据并加以说明。
表述序号 | 说明(要求:不得照抄原文) |
| |
材料三

——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
(5)依据材料三中表1表2,概括1978—2005年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什么政策的实施?
2.选择题- (共21题)
5.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历史资料,他探究的主题是 ( )
A.先秦时期历史的演进 | B.秦汉的大一统局面 |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13.
1947年***饱含激情的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里去了……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体现这一战略方针的军事行动是
A.转战陕北 |
B.挺进大别山 |
C.淮海战役 |
D.渡江战役 |
14.
近代优秀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下表中三位著名画家和音乐家的代表作都创作于
人物 | 作品 |
徐悲鸿 | 《愚公移山》 |
聂耳 | 《义勇军进行曲》 |
冼星海 | 《黄河大合唱》 |
A.新文化运动时期 |
B.五四运动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抗美援朝时期 |
17.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雅典主要以农业为主,崇尚武力 |
B.国家各级官职向雅典居民开放 |
C.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
D.雅典法律规定妇女也可以参政 |
20.
布克哈特说:“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意识处在一层纱幕之下,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下列历史事件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A.文艺复兴 |
B.新航路开辟 |
C.美国内战 |
D.“光荣革命” |
21.
约翰﹒亚当斯曾盛赞道:“华盛顿的行动很感人……为了国家的事业,他抛弃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和朋友,牺牲了自己的舒适环境,把这一切都拿来孤注一掷。”华盛顿的行动是指
A.出任美国首任总统 |
B.召集美国制宪议会 |
C.不再连任美国总统 |
D.领导美国独立战争 |
22.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下列历史人物中因“捍卫民族的独立和自由”而永载史册的是( )
①章西女王
②拿破仑
③玻利瓦尔
④克伦威尔
①章西女王
②拿破仑
③玻利瓦尔
④克伦威尔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23.
“乘船在悲惨的中程航段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的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 |
B.殖民者的“三角贸易” |
C.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4道)
选择题:(2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