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4题)
1.
小明是一位来自外地的同学,他在拼音学习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找出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祷告dǎo 菡萏hán 确凿záo |
B.晌午shǎng 菜畦qí 嫩芽nèn 贮蓄zhù |
C.莅临lì 一霎shà 侍弄shì 憔悴qiáo |
D.匿笑nì 诅咒 zǔ 粗犷guǎng 桑椹shèn |
2.
为了更好地配合活动的开展,语文组的李老师特意为本次活动写了一幅字,关于这幅字的赏析,正确的是( )


A.采用楷书书体,稳定端庄。 |
B.采用隶书书体,方正典雅。 |
C.采用行书书体,变化多端。 |
D.采用篆书书体,圆劲均匀。 |
3.
下面是小伟和同学小华的对话,请你结合语境,选择加点词词性解说错误的一项( )
小伟:“请问去园博园地铁站怎么走(A.动词)?”
小华:“沿这条路向前(B.动词)走,在下一个丁字路口(C.名词)左转,下一个路口右转,再一直走到头就是园博园地铁站(D.名词)。”
A. A
B. B
C. C
D. D
小伟:“请问去园博园地铁站怎么走(A.动词)?”
小华:“沿这条路向前(B.动词)走,在下一个丁字路口(C.名词)左转,下一个路口右转,再一直走到头就是园博园地铁站(D.名词)。”
A. A
B. B
C. C
D. D
4.
诵读,也是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下面四句话中,请你选出朗读重音和停连不当的一项( )
标注符号:重音“.”,停顿“/”,连接“~”。
标注符号:重音“.”,停顿“/”,连接“~”。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B.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
C.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
D.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 |
2.字词书写- (共1题)
3.文言文阅读- (共1题)
6.
(二) 《世说新语》(节选)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文】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
信
至,看书竟
,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
,答曰:“小儿辈
大破贼。”(公)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淮上:指淝水战场。②信:使者。 ③竟:完。④徐向局:缓缓面向棋局。⑤利害:指胜负情况。⑥小儿辈:孩子们,指谢玄为代表的晚辈。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2)谢玄淮上信至(____)
(3)默然无言(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两文同样写谢安的情感态度,甲文中谢安听到“胡儿”与“兄女”的回答,其反应是“_________”;乙文中谢安收到淝水之战胜利的消息后,其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填空)
【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文】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淮上:指淝水战场。②信:使者。 ③竟:完。④徐向局:缓缓面向棋局。⑤利害:指胜负情况。⑥小儿辈:孩子们,指谢玄为代表的晚辈。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 (2)谢玄淮上信至(____)
(3)默然无言(_____)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两文同样写谢安的情感态度,甲文中谢安听到“胡儿”与“兄女”的回答,其反应是“_________”;乙文中谢安收到淝水之战胜利的消息后,其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填空)
4.现代文阅读- (共3题)
7.
《散步》(节选)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散步》)
【小题1】(1)简要概括文中的“分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解决“分歧”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结合语境,说说我们“笑”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对划线句中“整个世界”的理解最不适合的一项是( )
【小题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散步》
【材料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秋天的怀念》
两则材料中,两个“儿子”是否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散步》)
【小题1】(1)简要概括文中的“分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解决“分歧”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结合语境,说说我们“笑”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对划线句中“整个世界”的理解最不适合的一项是( )
A.这是一个有分歧的世界。老年人的习惯喜好与年轻人不同,各自会有不同的选择。 |
B.这是一个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世界,老一辈人舐犊情深,年轻一辈都敬老爱幼。 |
C.这是一个血脉相连的世界。老年人明理通达,中年人勇于担当,小孩子聪明懂事。 |
D.这是一个亲情洋溢的世界,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其乐融融。 |
【材料一】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
——《散步》
【材料二】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秋天的怀念》
两则材料中,两个“儿子”是否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8.
《五猖会》(节选)
鲁迅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有删节)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小题2】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鲁迅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完了。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选自《朝花夕拾》,有删节)
【小题1】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
故事情节 | “我”的心情 |
大家准备到东关看五猖会 | (1)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 | 担心 |
父亲逼我背熟《鉴略》 | (3) 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 | 索然无味 |
【小题2】结合具体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
9.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节选,回答问题。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甲】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同学在读书过程中,圈画出了甲乙两处文字。请你从中选取一处,对其做出批注,表达你的理解、赏析或感悟。
我选择【____】处。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甲】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乙】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同学在读书过程中,圈画出了甲乙两处文字。请你从中选取一处,对其做出批注,表达你的理解、赏析或感悟。
我选择【____】处。
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内阅读- (共1题)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曰:“_______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请把选文第一则补充完整。子曰:“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饭疏食饮水
(2)博学而笃志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
B.选文第二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
6.语言表达- (共1题)
7.综合性学习- (共3题)
12.
下面是一位家长老田青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回忆,阅读后回答问题。
那时,我尚未上小学。冬日深夜,母亲常常坐在床头读书,读的是《世说新语》《红楼梦》《朝花夕拾》等,母亲说她很享受手捧书卷的感觉。而我便( a )她读给我听,这是书给我的最早记忆。我清楚地记得那些寒冷而静谧的冬夜,窗外白茫茫一片,屋檐挂着冰凌,屋内昏黄灯光下,书页翻动的声音尤其清晰,如风吹竹叶。①读初中时,教我语文的郑老师学识渊搏。她热爱文学,常在课堂上带着我们有感情地朗诵《次北固山下》《金色花》等作品,我跟着她读,能背下许多。②此后,我相继购买了大量倡销书,( b )地沉浸在书的世界中难以自拔。
【小题1】本文划线的①②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并将其改成正确的字。
把______改为______ 把_____改为______
【小题2】(a)、(b)处分别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时,我尚未上小学。冬日深夜,母亲常常坐在床头读书,读的是《世说新语》《红楼梦》《朝花夕拾》等,母亲说她很享受手捧书卷的感觉。而我便( a )她读给我听,这是书给我的最早记忆。我清楚地记得那些寒冷而静谧的冬夜,窗外白茫茫一片,屋檐挂着冰凌,屋内昏黄灯光下,书页翻动的声音尤其清晰,如风吹竹叶。①读初中时,教我语文的郑老师学识渊搏。她热爱文学,常在课堂上带着我们有感情地朗诵《次北固山下》《金色花》等作品,我跟着她读,能背下许多。②此后,我相继购买了大量倡销书,( b )地沉浸在书的世界中难以自拔。
【小题1】本文划线的①②两句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一一找出,并将其改成正确的字。
把______改为______ 把_____改为______
【小题2】(a)、(b)处分别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央求 贪懒 | B.乞求 贪婪 | C.央求 贪婪 | D.乞求 贪懒 |
13.
在“书香校园”交流活动中,不少同学提到自己在用电子产品看书,小文对这种现象非常感兴趣,他在网络上找到了两则材料,请你跟他一起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我国国民人均每天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对比

(本数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
【材料二】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利弊
数字化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是指用带显示屏幕的电子仪器(电脑、手机等)来阅读电子书、博客、微信等数字化的内容。传统阅读就是通过纸质媒介(图书、报纸、期刊等)来阅读和获取信息。
从阅读的广度来看,数字化阅读要优于传统阅读。数字化阅读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相对传统的书籍,数字化阅读还有存储方便,易于携带,查找信息快捷的优点,因此有助于拓宽阅读的广度。
在深度阅读的范畴,传统阅读更有优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表的一些经典名著,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值得深入品味。阅读这些作品,采用传统的阅读方式,更便于读者做标注,划重点,在多次阅读中反复吟咏品味,获得认识上的升华。同时,传统阅读较之数字化阅读不易受干扰,读者的思想与书的思想容易融合汇通。而由于数字化传播的特性,数字化阅读的材料庞杂多样,良莠不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在传播信息,更适合快餐式的浅阅读。
【小题1】从以上两则材料可看出,2014年和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每天传统阅读总时长________(高于/低于)数字化总阅读时长。 【材料一】表明,与2014年相比,我国国民2015年人均每天通过______(图书/报纸/期刊/上网/手机)媒介阅读的时长增加得最多。
【材料一】 我国国民人均每天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对比

(本数据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
【材料二】 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利弊
数字化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是指用带显示屏幕的电子仪器(电脑、手机等)来阅读电子书、博客、微信等数字化的内容。传统阅读就是通过纸质媒介(图书、报纸、期刊等)来阅读和获取信息。
从阅读的广度来看,数字化阅读要优于传统阅读。数字化阅读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相对传统的书籍,数字化阅读还有存储方便,易于携带,查找信息快捷的优点,因此有助于拓宽阅读的广度。
在深度阅读的范畴,传统阅读更有优势。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代表的一些经典名著,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值得深入品味。阅读这些作品,采用传统的阅读方式,更便于读者做标注,划重点,在多次阅读中反复吟咏品味,获得认识上的升华。同时,传统阅读较之数字化阅读不易受干扰,读者的思想与书的思想容易融合汇通。而由于数字化传播的特性,数字化阅读的材料庞杂多样,良莠不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只是在传播信息,更适合快餐式的浅阅读。
【小题1】从以上两则材料可看出,2014年和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每天传统阅读总时长________(高于/低于)数字化总阅读时长。 【材料一】表明,与2014年相比,我国国民2015年人均每天通过______(图书/报纸/期刊/上网/手机)媒介阅读的时长增加得最多。
14.
“有朋自远方来”活动
北京十中校园“语文活动周”中,初一年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文化交流活动。初一6班的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小困难,请你来帮助他们解决。
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张老师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
典故:_________ 典故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十中校园“语文活动周”中,初一年级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的文化交流活动。初一6班的同学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一些小困难,请你来帮助他们解决。
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张老师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搜集、阅读、整理有关交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等。请举出一个交友的典故,并简要说说典故内容。
典故:_________ 典故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4道)
字词书写:(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课内阅读:(1道)
语言表达:(1道)
综合性学习:(3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