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10分)2011年9月,某牙膏被曝含有致癌物“三氯生”而引起消费者的焦虑,于是同学们开展了对牙膏成分及作用的探究,经过查阅资料得知:
(1)很多品牌牙膏都标有“含氟”字样,其中的“氟”是指
A.氟单质 B.氟元素 C.氟原子
(2)牙膏去污主要是利用了摩擦作用。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为了检验并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10g牙膏,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搅拌。实验过程中记录并处理数据形成下图曲线:

该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石灰石来制备,工业上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①“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反应池”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沉淀池”中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熟石灰浆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③有人建议在上述流程中用CO2替代“碳酸钠溶液”。这样做的优点是 。
小王查阅资料后得知: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Ca(OH)2=CaCO3↓+H2O, CaCO3+ H2O + CO2=Ca(HCO3)2;
b.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Ca(HCO3)2="====" CaCO3↓+H2O+ CO2↑;为了防止利用该法制得的轻质碳酸钙中混有Ca(HCO3)2,操作2中必需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
(1)很多品牌牙膏都标有“含氟”字样,其中的“氟”是指
A.氟单质 B.氟元素 C.氟原子
(2)牙膏去污主要是利用了摩擦作用。某品牌牙膏中的摩擦剂是碳酸钙,为了检验并测定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取了10g牙膏,加入足量稀盐酸并搅拌。实验过程中记录并处理数据形成下图曲线:

该品牌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石灰石来制备,工业上主要生产流程如下:

①“煅烧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反应池”中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沉淀池”中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熟石灰浆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③有人建议在上述流程中用CO2替代“碳酸钠溶液”。这样做的优点是 。
小王查阅资料后得知:a.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2+Ca(OH)2=CaCO3↓+H2O, CaCO3+ H2O + CO2=Ca(HCO3)2;
|
2.单选题- (共7题)
2.
专家指出,儿童若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将会影响身体发育。如图,摄入蛋糕里的人造奶油可能会产生一种反式脂肪酸,其化学式是C18H34O2,对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式脂肪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反式脂肪酸中有54个原子构成
C. 反式脂肪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2.06%
D. 反式脂肪酸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8:17:16

A. 反式脂肪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反式脂肪酸中有54个原子构成
C. 反式脂肪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2.06%
D. 反式脂肪酸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8:17:16
4.
下图是初中化学中有关甲、乙、丙、丁四种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甲、乙均为化合物,则丙不可能为单质
B. 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 若该反应是氧化反应,则甲或乙一定为氧气
D. 若丁为水,则甲、乙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

A. 若甲、乙均为化合物,则丙不可能为单质
B. 若甲为碱,则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C. 若该反应是氧化反应,则甲或乙一定为氧气
D. 若丁为水,则甲、乙至少有一种物质为酸或碱
5.
某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经检验气密性良好。若先将甲中液体挤出,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气球明显缩小;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选项 | 滴管甲 | 烧杯① | 滴管乙 | 烧杯② |
A | 双氧水 | 二氧化锰固体 | 水 | 氢氧化钠固体 |
B | 盐酸 | 镁 | 盐酸 | 碳酸钠 |
C | 水 | 氢氧化钠固体 | 水 | 硝酸铵固体 |
D | 水 | 氧化钙固体 | 盐酸 | 镁条 |
A. A B. B C. C D. D
6.
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 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 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 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花的种类 |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
玫瑰 | 粉红色 | 粉红色 | 绿色 |
万寿菊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雏菊 | 无色 | 无色 | 黄色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 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 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 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7.
2012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意丢弃不可降解的废旧塑料袋不会造成“白色污染” |
B.研制高性能的耐磨轮胎,可减少细颗粒物(PM2.5)的产生 |
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
D.推广在洗衣粉中加入含磷助洗剂,以降低生产成本 |
8.
将适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所得溶液中的MgCl2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Mg | B.MgO | C.Mg(OH)2 | D.MgCO3 |
3.选择题- (共14题)
14.已知椭圆在x轴两焦点为F1,F2,且|F1F2|=10,P为椭圆上一点,∠F1PF2= {#mathml#}{#/mathml#} ,△F1PF2的面积为6 {#mathml#}{#/mathml#}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5.已知椭圆在x轴两焦点为F1,F2,且|F1F2|=10,P为椭圆上一点,∠F1PF2= {#mathml#}{#/mathml#} ,△F1PF2的面积为6 {#mathml#}{#/mathml#}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16.已知椭圆在x轴两焦点为F1,F2,且|F1F2|=10,P为椭圆上一点,∠F1PF2= {#mathml#}{#/mathml#} ,△F1PF2的面积为6 {#mathml#}{#/mathml#}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4.多选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1题)
24.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与我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是关于燃烧的三个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发生的方程式为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收集镁条燃烧后的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将其放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匙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粉末含碳元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严密,理由是 。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1)a、b、c三处物质中能够燃烧的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集气瓶中充满氧气,胶塞处装有一对石墨电极,分别接到电源的正负两极,电极之间连有一段很细的铁丝。实验时,通入20v的直流电,能够看到铁丝剧烈燃烧。从燃烧的条件的角度分析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
(实验3)将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充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继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发生的方程式为 。这个实验使你对燃烧条件产生的新认识是 。收集镁条燃烧后的固体粉末于燃烧匙中,将其放于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并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匙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固体粉末含碳元素。你认为该实验设计是否严密,理由是 。
6.实验题- (共2题)
25.
某学习小组对硫酸进行如下研究:
(1)已知相同温度下,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若对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pH因化学变化而升高的有 (填字母)。
A.加少量水 B.加少量铁粉 C.加少量氢氧化钾 D.加少量浓硫酸
(2)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硫酸甲(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和硫酸乙(硫酸甲与水的按体积比1︰1混和)各10mL,称量并记录不同时间(h)两种硫酸溶液吸水的质量,数据见下表:
①若量取硫酸甲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硫酸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有关硫酸吸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硫酸甲和乙都有吸水性 B.只有硫酸甲有吸水性 C.硫酸甲的吸水性较硫酸乙强(3)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稀释后的稀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等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①将上述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判断其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一个中和反应 ;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是否存在,请按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1)已知相同温度下,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若对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pH因化学变化而升高的有 (填字母)。
A.加少量水 B.加少量铁粉 C.加少量氢氧化钾 D.加少量浓硫酸
时间/h | 1 | 1.5 | 4 | 8 | 12 | 24 | 48 | 60 | |
吸水质量/g | 硫酸甲 | 1.6 | 2.2 | 5.2 | 10.3 | 14.0 | 20.9 | 29.2 | 32.1 |
硫酸乙 | 1.2 | 1.5 | 3.5 | 5.9 | 8.1 | 12.9 | 19.5 | 21.0 |
(2)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硫酸甲(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和硫酸乙(硫酸甲与水的按体积比1︰1混和)各10mL,称量并记录不同时间(h)两种硫酸溶液吸水的质量,数据见下表:
①若量取硫酸甲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硫酸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将 (填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有关硫酸吸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硫酸甲和乙都有吸水性 B.只有硫酸甲有吸水性 C.硫酸甲的吸水性较硫酸乙强(3)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稀释后的稀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等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①将上述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判断其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请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一个中和反应 ;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
②利用上述四种物质的溶液完成实验后,将所得物质混合并过滤,得到一种无色溶液。经测定,该溶液显酸性。则在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阴离子是否存在,请按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 设计实验验证(实验步骤、现象及对应的结论) |
| |
26.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用石灰石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小红同学想探究该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
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分别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于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得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结论。
②你认为小红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后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写一条)。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做出猜想]
小红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①小红分别取少量CaCl2溶液和废液于2支试管中,并向其中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结果两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得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结论。
②你认为小红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拓展与应用]
①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后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反应完成后过滤。
②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______(写一条)。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