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部分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510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研究小组发现,将一片土豆片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
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土豆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土豆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在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木条不复燃

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5g土豆,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的气泡,木条复燃

待②中反应结束,将试管里的剩余物进行过滤、洗涤、擦干、称量
称得固体质量为0.5g

将③中所得固体放入试管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产生大量的气泡,木条复燃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③证明土豆在反应前后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实验④证明土豆在反应前后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结论:土豆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土豆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实验拓展)
(1)该研究小组又做了比较土豆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的实验(如图).实验时均以生成25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不计。

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3%过氧化氢溶液体积
 其他物质质量
 待测数据

 20mL
 鲜土豆片0.5g
 a

 20mL
 二氧化锰0.5g
 b
 
①用量筒收集气体的优点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还需控制的量有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最后的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好。则a___b(填”>”、“<”或“=”)。
(2)研究小组继续开展“寻找过氧化氢分解的新催化剂”活动。小明用坩埚钳夹取一点光亮的铜丝。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此物质是氧化铜).然后迅速地插入一只装有20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小组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使得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的因素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请你重新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
(3)你能说出本题提到的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的因素是______、_____。你知道还有____、____也可以。

2.流程题(共1题)

2.
现有一份浑浊的黄河水,实验室按照下列净水流程制蒸馏水:
 
(1)使用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操作①的名称______;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尖嘴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常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名称)。
(3)操作③净水效果最佳,是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3.单选题(共7题)

3.
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净化中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B.利用膜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
C.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4.
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
B.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是氯酸钾,是因为加入了少量的二氧化锰
C.反应时间较短的是高锰酸钾
D.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可以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来加快反应速度
5.
2017年10月27日央视财经报道:王者归“铼”,中国发现超级金属铼,制造出航空发动机核心部件。如图是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B.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5
C.铼的元素符号是reD.铼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1
6.
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B.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7.
如图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B.产生蓝色火焰
C.瓶底放少量水,可以避免瓶底炸裂
D.硫粉越多越好,使现象更为明显,也能保证氧气充分反应
8.
同顶一片蓝,共护绿水青山,全民守护“芜湖蓝”,为达到这一目的,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清除保兴垾淤泥及两边的垃圾,禁止直接将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B.生活废水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直接排入镜湖促进镜湖的渔业发展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多打造几所像雕塑公园那样的城市公园
D.多多建立充电桩,大力推广本市的奇瑞新能源汽车
9.
托盘天平是初中化学实验室重要的仪器之一,下列哪种称量方式正确的(  )
A.A
B.B
C.C
D.D

4.填空题(共3题)

10.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空。

(1)图中所展示的元素都是_______元素。
(2)钠元素与____________位于同一族。
(3)钾和___________等元素(至少写出2种)属于同一周期 。
(4)写出镁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
(5)画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11.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填标号)。
(2)从变化角度: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刚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1 /10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3)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的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_(填标号)。
A.实行私家车限号通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B.发扬芜湖“串儿文化”,放任露天烧烤 
C.大力推广“共享单车”方便了市民的绿色出行
12.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实验内容
加热液体药品
加入粉末药品
称量固体氢氧化钠
实验操作图



编号
A
B
C
 
(1)A实验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通常采用图甲的加热方法,即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度角,其原因是________。
(2)图丙或图丁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用长柄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原因是___________。
(3)C实验,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图中的错误是______和_________,该实验称取的氢氧化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_g。

5.实验题(共1题)

13.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空相同),收集装置可以选择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为_______。
(2)注射器K可用于检查装置C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水至___________处。
②将注射器K连接到装置C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K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表示装置C的气密性良好。
(3)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__________为氧气集满标准;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②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③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___。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