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蒙古包头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303303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1/11/8

1.流程题(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对一种废水溶液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推断(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且微溶物看作可溶物)。
(1)当废水溶液中仅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当废水溶液中含有多种溶质时,除上述(1)中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2.
为了测定某种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5 g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将60 g稀盐酸分成四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哪几次反应后,盐酸有剩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上述实验结束后,向烧杯内的物质中加入石灰石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选择题(共16题)

3.

分解因式:{#mathml#}xyxy+1+xy+3-2x+y+12-x+y-12{#/mathml#}.

4.

已知点M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M>MB,若AB=40,则AM={#blank#}1{#/blank#} .

5.

已知点M是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且AM>MB,若AB=40,则AM={#blank#}1{#/blank#} .

6.

计算:{#mathml#}x+ax+13=x2-19{#/mathml#}则a={#blank#}1{#/blank#} .

7.

计算:{#mathml#}x+ax+13=x2-19{#/mathml#}则a={#blank#}1{#/blank#} .

8.

已知线段AB及AB上一点P,当P满足下列哪一种关系时,P为AB的黄金分割点①AP2=AB•PB;②AP={#mathml#}5-12{#/mathml#}AB;③PB={#mathml#}3-52{#/mathml#}AB;④{#mathml#}APPB=5-12{#/mathml#};⑤{#mathml#}ABAP=5-12{#/mathml#}.其中正确的是{#blank#}1{#/blank#} (填“序号”)

9.

已知线段AB及AB上一点P,当P满足下列哪一种关系时,P为AB的黄金分割点①AP2=AB•PB;②AP={#mathml#}5-12{#/mathml#}AB;③PB={#mathml#}3-52{#/mathml#}AB;④{#mathml#}APPB=5-12{#/mathml#};⑤{#mathml#}ABAP=5-12{#/mathml#}.其中正确的是{#blank#}1{#/blank#} (填“序号”)

10.

如图,直线l1、l2、l3分别交直线l4于点A、B、C,交直线l5于点D、E、F,且l1∥l2∥l3,已知EF:DF=5:8,AC=24.
(1)求AB的长;
当AD=4,BE=1时,求CF的长.


11.

如图,直线l1、l2、l3分别交直线l4于点A、B、C,交直线l5于点D、E、F,且l1∥l2∥l3,已知EF:DF=5:8,AC=24.
(1)求AB的长;
当AD=4,BE=1时,求CF的长.


12.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为AC边上的一动点,CD=nDA,连线段BD,M为线段BD上一点,∠AMD=60°,AM交BC于E.
(1)若n=1,则BECE=  BMDM=  
(2)若n=2,求证:BM=6DM;
(3)当n=  时,M为BD中点.
(直接写结果,不要求证明)

13.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为AC边上的一动点,CD=nDA,连线段BD,M为线段BD上一点,∠AMD=60°,AM交BC于E.
(1)若n=1,则BECE=  BMDM=  
(2)若n=2,求证:BM=6DM;
(3)当n=  时,M为BD中点.
(直接写结果,不要求证明)

14.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为AC边上的一动点,CD=nDA,连线段BD,M为线段BD上一点,∠AMD=60°,AM交BC于E.
(1)若n=1,则BECE=  BMDM=  
(2)若n=2,求证:BM=6DM;
(3)当n=  时,M为BD中点.
(直接写结果,不要求证明)

15.

因式分解:
(1)﹣4a3b2+10a2b﹣2ab;
(2)6(x+y)2﹣2(x+y);
(3)﹣7ax2+14axy﹣7ay2
(4)25(a﹣b)2﹣16(a+b)2
(5)(x2+y22﹣4x2y2
(6)a2+2ab+b2﹣1.

16.

如图,已知点F在AB上,且AF:BF=1:2,点D是BC延长线上一点,BC:CD=2:1,连接FD与AC交于点N,求FN:ND的值.

17.

{#mathml#}2+122+124+128+1216+1232-1{#/mathml#}={#blank#}1{#/blank#} .

18.

{#mathml#}2+122+124+128+1216+1232-1{#/mathml#}={#blank#}1{#/blank#} .

4.单选题(共4题)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B.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20.
下列四种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发生化学变化使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21.
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AB.BC.CD.D
22.
下列四组溶液,只提供无色酚酞试液不能鉴别的是( )。
A.Na2CO3、Na2SO4、H2SO4、NaOH
B.NaOH、Ca(OH)2、HCl、Na2CO3
C.HCl、H2SO4、Na2CO3、KNO3
D.Na2SO4、Ba(OH)2、H2SO4、HCl

5.多选题(共3题)

23.
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已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B.反应过程中,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 g
D.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24.
在托盘天平两端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镁,右盘烧杯中加入铁,反应完毕后,天平仍然平衡,则加入镁和铁的质量比可能是( )。
A.1∶1
B.3∶7
C.7∶3
D.81∶77
25.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甲——电解水
B.乙——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C.丙——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食盐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
D.丁——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6.填空题(共7题)

26.
用化学用语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
(3)是硫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该图表示________(填粒子符号)。
27.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A和滤液B。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不能确定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8.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甲所示:

(1)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或“=”表示,下同)__ ___。
(2)取t3℃ 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乙所示的试管中盛有A、B、C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未溶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该物质是________。
29.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复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图5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石蕊试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容器内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呈蓝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
(3)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先将废液过滤,再向得到的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则滤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
30.
某溶液含有H、Na、Mg2、Fe3、Cl、OH、NO、CO中的几种离子。经检测pH=13,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31.
向氢氧化钠、硫酸钠、氯化钠三种溶液中分别加入不同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均能生成同一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________。
32.
把氧化铜和铁的混合物加入到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出的不溶物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不溶物中一定有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选择题:(16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