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根据实验推断(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且微溶物看作可溶物)。
(1)当废水溶液中仅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
(2)当废水溶液中含有多种溶质时,除上述(1)中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1)哪几次反应后,盐酸有剩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上述实验结束后,向烧杯内的物质中加入石灰石至不再产生气泡,过滤。求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3.选择题- (共16题)
已知线段AB及AB上一点P,当P满足下列哪一种关系时,P为AB的黄金分割点①AP2=AB•PB;②AP={#mathml#}{#/mathml#}AB;③PB={#mathml#}{#/mathml#}AB;④{#mathml#}{#/mathml#};⑤{#mathml#}{#/mathml#}.其中正确的是{#blank#}1{#/blank#} (填“序号”)
已知线段AB及AB上一点P,当P满足下列哪一种关系时,P为AB的黄金分割点①AP2=AB•PB;②AP={#mathml#}{#/mathml#}AB;③PB={#mathml#}{#/mathml#}AB;④{#mathml#}{#/mathml#};⑤{#mathml#}{#/mathml#}.其中正确的是{#blank#}1{#/blank#} (填“序号”)
如图,直线l1、l2、l3分别交直线l4于点A、B、C,交直线l5于点D、E、F,且l1∥l2∥l3,已知EF:DF=5:8,AC=24.
(1)求AB的长;
当AD=4,BE=1时,求CF的长.
如图,直线l1、l2、l3分别交直线l4于点A、B、C,交直线l5于点D、E、F,且l1∥l2∥l3,已知EF:DF=5:8,AC=24.
(1)求AB的长;
当AD=4,BE=1时,求CF的长.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为AC边上的一动点,CD=nDA,连线段BD,M为线段BD上一点,∠AMD=60°,AM交BC于E.
(1)若n=1,则= .= ;
(2)若n=2,求证:BM=6DM;
(3)当n= 时,M为BD中点.
(直接写结果,不要求证明)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为AC边上的一动点,CD=nDA,连线段BD,M为线段BD上一点,∠AMD=60°,AM交BC于E.
(1)若n=1,则= .= ;
(2)若n=2,求证:BM=6DM;
(3)当n= 时,M为BD中点.
(直接写结果,不要求证明)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D为AC边上的一动点,CD=nDA,连线段BD,M为线段BD上一点,∠AMD=60°,AM交BC于E.
(1)若n=1,则= .= ;
(2)若n=2,求证:BM=6DM;
(3)当n= 时,M为BD中点.
(直接写结果,不要求证明)
因式分解:
(1)﹣4a3b2+10a2b﹣2ab;
(2)6(x+y)2﹣2(x+y);
(3)﹣7ax2+14axy﹣7ay2;
(4)25(a﹣b)2﹣16(a+b)2;
(5)(x2+y2)2﹣4x2y2;
(6)a2+2ab+b2﹣1.
4.单选题- (共4题)
A.Na2CO3、Na2SO4、H2SO4、NaOH |
B.NaOH、Ca(OH)2、HCl、Na2CO3 |
C.HCl、H2SO4、Na2CO3、KNO3 |
D.Na2SO4、Ba(OH)2、H2SO4、HCl |
5.多选题- (共3题)

已知A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7∶158,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一定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 |
B.反应过程中,B与D变化的质量比为87∶36 |
C.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19.7 g |
D.反应中A与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
A.1∶1 |
B.3∶7 |
C.7∶3 |
D.81∶77 |

A.甲——电解水 |
B.乙——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
C.丙——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食盐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晶体 |
D.丁——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和铝 |
6.填空题- (共7题)
(1)2个氮原子________。
(2)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
(3)

(1)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不变,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2)若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B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不能确定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t1℃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或“=”表示,下同)__ ___。
(2)取t3℃ 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乙所示的试管中盛有A、B、C三种物质中某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且试管底部仍有未溶的该物质,向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晶体,试管中固体逐渐减少,该物质是________。

(1)装置B中石蕊试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容器内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废液缸中,发现废液浑浊并呈蓝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
(3)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同学们先将废液过滤,再向得到的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看到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会儿有气泡产生,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则滤液中的溶质除指示剂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_______。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选择题:(16道)
单选题:(4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