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已知“焙烧”阶段就是硫铁矿的燃烧,生成物是Fe2O3和S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硫铁矿进行燃烧前要将其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大量排放出的SO2能形成_________,危害环境,可将含SO2的废气通入氨水中,氨水的pH______7,反应后生成的亚硫酸铵[(NH4)2SO3]在农业上可做__________肥。
(3)①流程中用30%盐酸“酸溶”焙烧后的残渣,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②在“酸溶”时是否可以用硫酸代替盐酸?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____;
③若在实验室欲用38%(密度为1.18 g/ml)的盐酸配制30%的盐酸,则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_等。
(4)实际上“焙烧”阶段很难做到将硫铁矿完全反应,因“酸溶”后的混合物中有FeCl2,将其在“氧化”阶段与氯气(Cl2)反应生成FeCl3,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资料】过氧化钙(CaO2)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
【探究一】证明某种供氧剂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钙
(1)取一定量该供氧剂放置于试管中,向其中加水,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中,观察到____,证明该供氧剂的主要成分为过氧化钙。
(2)此供氧剂的保存方法是______。
(3)此供氧剂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生成CaCO3。为检验此供氧剂是否变质,可向其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生成,则判断此供氧剂已变质。你是否认同上述方案,理由___。
【探究二】此类供氧剂中过氧化钙(CaO2)的含量测定
【方案一】通过测定产生氧气的体积,最终计算出供氧剂中过氧化钙的含量。

(1)取一定质量的供氧剂溶于水,按照图一装置进行装配。充分反应后,待量筒中液面不再变化,还要______,再读出体积。
(2)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收集气体的时机是___________。
a.导管口还没有气泡产生时 b.导管口连续均匀冒出气泡时
c.导管口冒出气泡很多时
(3)用此装置测得的含量会偏大,如果将发生装置换成图二中的装置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避免此误差。
【方案二】把样品中的过氧化钙转化为碳酸钙,通过测定碳酸钙沉淀的质量,进而求得过氧化钙的质量。具体流程如下图:

(1)写出供氧剂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滴加的Na2CO3溶液要过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
(3)洗涤沉淀的目的是 __________;
(4)检验沉淀已经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__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表示已经洗净。
(5)若供氧剂的质量m="5" g, 碳酸钙质量n="5" g,请通过计算得出供氧剂中的过氧化钙的含量。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
(6)若CaCO3沉淀过滤后不洗涤,则过氧化钙的含量将 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此方案排除所加试剂和操作的原因,测定的过氧化钙含量也可能偏大,原因是___。
3.简答题- (共1题)
(1)①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选填以下字母)_____________。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2)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
(3)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4)用洗沽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沽精在水中对油污具有______作用;
(5)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作用;
(6)用过的铁锅保护不当很容易生锈,铁生锈的实质是铁与______和_____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说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6题)
A.黄曲霉素B2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B.黄曲霉素B2由17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 |
C.黄曲霉素B2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7:14:6 |
D.黄曲霉素B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浓厚的白色烟雾 |
B.将红热的细铁丝放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
C.将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
D.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生成蓝色沉淀 |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地滴加水 |
B.向一定量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中不断地滴加稀盐酸 |
C.向等质量的锌、铁颗粒中分别滴加足量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
D.向t℃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NaOH溶液(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
B | CaO(CaCO3) | 加水溶解、过滤 |
C | CO(CO2) | 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
D | FeSO4溶液(H2SO4) |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
A.A | B.B | C.C | D.D |
A.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钙混合使用,既可以增加肥效又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
B.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
C.喝下汽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D.氨气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
5.选择题- (共5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古代,① 。秦始皇初并天下,“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同为汉朝,汉高祖尚黑,汉武帝尚黄,光武帝建立东汉,国色又变成了红色;曹丕取代东汉,颜色尚黄;晋取代了曹魏,颜色尚白;隋尚赤,唐尚黄;五代时期,后梁尚白,后唐尚黄,后晋尚白,后汉尚黑,后周尚青。自从宋代开始,中国人一直崇尚红色,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新年贴红对联,元宵挂红灯笼,新婚贴红双喜、穿红衣裳,生小孩送红蛋等等,② 。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 )
①全面二孩政策需经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③在人口政策调整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对党的监督权
④“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过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要求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 )
①全面二孩政策需经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③在人口政策调整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对党的监督权
④“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过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要求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这表明( )
①全面二孩政策需经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
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
③在人口政策调整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对党的监督权
④“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过程体现了依法治国的要求
6.多选题- (共1题)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a>b>c |
B.t2℃时,将a物质50g(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 |
C.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D.升温可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7.填空题- (共2题)
①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_______ ②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
③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④侯氏制碱法涉及到的“碱”_____
(2)现有
A.干冰 | B.生石灰 | C.氮气 | D.铜 四种物质,用字母序号填空: |
③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 ④可用来做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电解水_____ ②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
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_____ ④硫酸铵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______
(1)下表为某品牌燕麦片标签中的一部分。
每100 g含 有营养成分 | 糖类 | 油脂 | 蛋白质 | 维生素C | 钙 | 镁 | 钠 | 锌 |
7.6 g | 7.8 g | 7.4 g | 18 mg | 201 mg | 18.2 mg | 30.8 mg | 8.1 mg |
(2)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用碳酸氢钠作发酵粉
B.用霉变油菜籽生产食用油
C.用碳酸钡代替纯碱蒸馒头
D.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白酒
(3)用化学方法鉴别“冰蚕丝”(衣服面料,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和天然蚕丝: 。
8.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5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