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301404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4

1.综合题(共3题)

1.
氮和碳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已知:N2(g)+O2(g)===2NO(g) ΔH=+180.5 kJ·mol-1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则反应2H2(g)+2NO(g)===2H2O(g)+N2(g) ΔH=__________。
(2)在压强为0.1 MPa条件下,将CO和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甲醇的反应为CO(g)+2H2(g) ⇌ CH3OH(g)ΔH<0。
①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不再变化
c.v(CO)=v(CH3OH) d.CO在混合气中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②T1℃时,在一个体积为5 L的恒压容器中充入1 mol CO、2 mol H2,经过5 min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为0.75,则T1℃时,CO(g)+2H2(g) ⇌ CH3OH(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T1℃时,在体积为5 L的恒容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和CO,反应达到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与n(H2)/n(CO)的关系如图所示。温度不变,当n(H2)/n(CO) =2.5时,达到平衡状态,CH3OH的体积分数可能是图象中的___________点。

(3)用催化转化装置净化汽车尾气,装置中涉及的反应之一为:2NO(g)+2CO(g) ⇌ N2(g)+2CO2(g)。
①探究上述反应中NO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催化装置比较适合的温度和压强是___________。

②测试某型号汽车在冷启动(冷启动指发动机水温低的情况下启动)时催化装置内CO和NO百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前10 s内,CO和NO百分含量没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右图所示的装置能吸收和转化NO2和SO2

①阳极区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阴极排出的溶液中含S2O42-离子,能将NO2气体转化为无污染气体,同时生成的SO32-可在阴极区再生。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2.
化学反应原理揭示了不同的物质在水溶液中有不同的行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已知:H2SO3: Ka1=1.7×102,Ka2=6.0×108 ; NH3·H2O:Kb=1.8×105) 
(1)将等物质的量的SO2与NH3溶于水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_________性,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得溶液中c(H+)- c(O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表达式)

(2)用NaOH溶液吸收烟气中的SO2,将所得的Na2SO3溶液进行电解,可循环再生NaOH,同时得到H2SO4,其原理如右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
①图中a极要连接电源的(填“正”或“负”)________极;C口流出的物质是________。
②SO32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以粉煤灰(主要成分为Al2O3和SiO2,还含有少量的FeO、Fe2O3等)为原料制备Al2O3的流程如下:

(1) “酸浸”时需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写出Al2O3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酸浸后溶液中存在Fe3+的方法是:取酸浸后的溶液少许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再慢慢滴入过量的H2O2溶液,溶液的红色先变深,之后红色逐渐褪去,继续滴加会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①红色变深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红色褪去是由于过氧化氢氧化了硫氰根离子,已知双氧水氧化SCN生成N2、CO2和SO4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气体逸出,说明Fe3+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写出催化过程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提纯”过程中,当加入NaOH溶液达到沉淀量最大时,溶液中c(SO42)∶c(Na)=___________。将H2S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入FeCl3 、FeCl2 、CuCl2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回收S,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反应中当有1molH2S转化为硫单质时,保持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不变,需要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4) “沉淀”过程中,通入过量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共5题)

4.
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分属于连续的四个主族,电子层数之和10,四种原子中X原子的半径最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所在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不可能为18
B.四种元素有两种元素在第二周期
C.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两两反应
D.工业上获得X、Y单质的方法主要是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
5.
下列实验操作所对应的的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pH试纸,测定NaCl和NaF溶液的pH
pH(NaCl)
F元素非金属性的强于Cl
B
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足量入BaCl2溶液
溶液颜色变浅
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 Ksp(CaSO4)
D
将氯气缓缓通入到紫色的石蕊溶液中
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
和次氯酸
 
A.AB.BC.CD.D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右图对照试验实验1、2的现象可推知:用砂纸打磨后的铝片分别与c(H+)均为0.2 mol • L-1 的盐酸和硫酸反应,后者更剧烈
B.右图实验2中生成红色物质的离子方程式:Al+Cu2+=Al3++Cu
C.探究FeCl3和KI溶液反应限度:将1mL0.1mol • L-1 FeCl3溶液加入到5 mL 0.1mol • L-1KI溶液中,振荡,加苯萃取后,向水层中加入5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
D.水电离出的c(H+)=10-10 mol • L-1的溶液:Na+、K+、Cl-、HCO3-可以共存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以液化石油气代替燃油可减少大气污染
B.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或花朵产生的乙烯,以达到保鲜的目的
C.葡萄糖是人体内主要供能物质,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会使人患“低血糖”症
D.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B.水玻璃、双氧水、漂粉精、硅胶都是混合物
C.直径在10-9 ~ 10-7mNaCl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水中能形成胶体
D.“陶成雅器”的主要原料是黏土

3.实验题(共1题)

9.
氯气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常作强氧化剂,可与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反应生成多种氯化物。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以下反应进行了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Ⅰ、三氯化硼(BCl3)的制备,已知:①BCl3的沸点为12.5 ℃,熔点为-107.3 ℃; ②2B+6HCl 2BCl3↑+3H2↑。

(1)按气流方向连接各装置的接口,顺序为a→(  )→(  )→(  )→(  )→(  )→(  )→f→g→h。_________
(2)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实验中若不用装置C,可能产生的危险是____________。
(3)BCl3遇水发生水解观察到大量的白雾,生成两种酸,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SO2与漂粉精溶液的反应
操作
现象
取4g 漂粉精固体,加入100mL 水,测漂粉精溶液的pH
pH 试纸先变蓝(约为12),后褪色

1.液面上方出现白雾;
2.稍后,出现浑浊,溶液变为黄绿色;
3.稍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黄绿色褪去
 
(4)pH试纸颜色的变化说明漂粉精溶液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象2中溶液变为黄绿色的原因是:随溶液酸性的增强,漂粉精的有效成分和Cl- 发生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3中黄绿色褪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3道)

    单选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