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云南大理卷)化学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8028

试卷类型:中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2/11/13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请回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完成下列各题。
(1)NaNO3属于 (填“酸”、“碱”或“盐”),NaNO3在水中能解离出Na+   
(2)HCl溶液和NaOH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HCl溶液和K2CO3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和气体;AgNO3溶液和NaCl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    
(3)下列几组物质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A.NaCl溶液和KNO3溶液
B.BaCl2溶液和稀硫酸
C.NaOH溶液和K2CO3溶液
(4)有一包含有MgCl2、CaCl2和少量泥沙的粗盐,要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
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进行过滤。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进行蒸发。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步骤二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③步骤四中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无需另加试剂,只进行蒸发操作就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是因为
2.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液体进行了探究。

灭火器原理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猜想Ⅲ:废液中的溶质只有(1)
(实验与探究)
(2)为验证猜想Ⅱ成立,可选用    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为验证猜想Ⅲ成立,小勇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勇认为猜想Ⅰ正确,请你对小勇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4)CO2能灭火利用了其   的化学性质。

2.简答题(共2题)

3.
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有些旱区村民靠打深井取用地下水。
(1)小敏家打了口深井,看到抽出的水,他急切地接了一杯,发现水有异味,小敏立刻想到可用木炭除去异味,这是利用了木炭的 作用。
(2)身处旱区的我们该怎样节约用水? (请举一例)。
(3)下图是自来水用氯气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 ●”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4.
(6分)将10.6克碳酸钠粉末加入到116.4克氯化钙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 CaCO3↓+2NaCl)。求:
(1)反应后产生沉淀的质量。
(2)滤除沉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共13题)

5.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白醋C.不锈钢炊具D.调和油
6.
下列有关粒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B.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D.NaCl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7.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CO2B.O2C.N2D.稀有气体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B.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C.用灼烧法可以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D.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可除去油污
9.
将下列四种家庭常用的调味品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白醋B.食盐C.味精D.食用油
10.
下列各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一致的是()
A. 干冰H2O B. 纯碱NaOH     C. 小苏打Na2CO3 D. 熟石灰Ca(OH)2
11.
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了9.5ml水
B.用PH试纸测的某雨水样品的PH 为5.26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4.7克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2.5%
12.
下列各组中的物质相互转化时,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
A.Ca(OH)2→CaCO3B.NaOH→Na2SO4C.C→CO2D.KCl→KClO3
13.
近年来我省出现严重的旱情,给农作物施用磷肥能增强其抗旱、抗寒能力,下列属于磷肥的是(   )
A.CO(NH2)2 B.KClC.KNO3D.Ca(H2PO4)2
14.
下列生活中的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塑料盆B.钛合金镜架C.木筷D.全棉布袋
15.
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提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B.露天焚烧垃圾或农作物的秸秆
C.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D.禁止使用含磷洗衣服
1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
C.镁和盐酸反应,放出热量D.铁和稀硫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17.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胶头滴管用过后,平放在实验台上
B.在量筒中配制溶液或将量筒用作反应容器
C.用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D.在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4.选择题(共15题)

18.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19.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的主要优势是(    )

20.已知条件p:k= 3 ;条件q:直线y=kx+2与圆x2+y2=1相切,则¬p是¬q的(   )
21.

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22.

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23.如图所示,PD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AB=2,E为PB的中点,cos< {#mathml#}DP{#/mathml#} , {#mathml#}AE{#/mathml#} >= {#mathml#}33{#/mathml#} ,若以DA,DC,D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E的坐标为{#blank#}1{#/blank#}

24.命题“x∈R,若x2>0,则x>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blank#}1{#/blank#}.
25.命题“x∈R,若x2>0,则x>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blank#}1{#/blank#}.
2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27.已知p:函数f(x)=lg(ax2﹣x+ {#mathml#}116{#/mathml#} a)的定义域为R;q:a≥1.如果命题“p∨q为真,p∧q为假”,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28.

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回答问题。

29.

读图,回答问题。

30.在y=2x2上有一点P,它到A(1,3)的距离与它到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点P的坐标是(   )
31.如图所示,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4,E是棱CC1上的点,且BE⊥B1C.

32.如图所示,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4,E是棱CC1上的点,且BE⊥B1C.

5.填空题(共1题)

33.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原子 。(2)钙离子 。(3)氢氧化钾
(4)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6.实验题(共2题)

3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用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
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还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一条即可)。图中放大镜为白磷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请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臭氧层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的危害   
下列反应都与CO2有关,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填序号)。
A.煤燃烧B.石油产品燃烧C.植物的光合作用
(3)煤、石油、 属于化石燃料。要节约和有效利用现有的能源,我们还应该开发新能源,如: (一种即可)、核能、地热能等。
35.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实验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气体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