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请回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完成下列各题。
(1)NaNO3属于 (填“酸”、“碱”或“盐”),NaNO3在水中能解离出Na+和 。
(2)HCl溶液和NaOH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HCl溶液和K2CO3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和气体;AgNO3溶液和NaCl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 。
(3)下列几组物质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
(4)有一包含有MgCl2、CaCl2和少量泥沙的粗盐,要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
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进行过滤。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进行蒸发。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步骤二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③步骤四中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无需另加试剂,只进行蒸发操作就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是因为 。
(1)NaNO3属于 (填“酸”、“碱”或“盐”),NaNO3在水中能解离出Na+和 。
(2)HCl溶液和NaOH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HCl溶液和K2CO3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和气体;AgNO3溶液和NaCl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 。
(3)下列几组物质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
A.NaCl溶液和KNO3溶液 |
B.BaCl2溶液和稀硫酸 |
C.NaOH溶液和K2CO3溶液 |
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进行过滤。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进行蒸发。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步骤二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③步骤四中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无需另加试剂,只进行蒸发操作就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是因为 。
2.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液体进行了探究。

灭火器原理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猜想Ⅲ:废液中的溶质只有(1) 。
(实验与探究)
(2)为验证猜想Ⅱ成立,可选用 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为验证猜想Ⅲ成立,小勇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勇认为猜想Ⅰ正确,请你对小勇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
(4)CO2能灭火利用了其 的化学性质。

灭火器原理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猜想Ⅲ:废液中的溶质只有(1) 。
(实验与探究)
(2)为验证猜想Ⅱ成立,可选用 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为验证猜想Ⅲ成立,小勇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勇认为猜想Ⅰ正确,请你对小勇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
(4)CO2能灭火利用了其 的化学性质。
2.简答题- (共2题)
3.
今年,我省大部分地区旱情严重,有些旱区村民靠打深井取用地下水。
(1)小敏家打了口深井,看到抽出的水,他急切地接了一杯,发现水有异味,小敏立刻想到可用木炭除去异味,这是利用了木炭的 作用。
(2)身处旱区的我们该怎样节约用水? (请举一例)。
(3)下图是自来水用氯气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 ●”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
(1)小敏家打了口深井,看到抽出的水,他急切地接了一杯,发现水有异味,小敏立刻想到可用木炭除去异味,这是利用了木炭的 作用。
(2)身处旱区的我们该怎样节约用水? (请举一例)。
(3)下图是自来水用氯气消毒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氯原子、“ ●”氢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示意图说明了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

4.
(6分)将10.6克碳酸钠粉末加入到116.4克氯化钙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CaCl2= CaCO3↓+2NaCl)。求:
(1)反应后产生沉淀的质量。
(2)滤除沉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反应后产生沉淀的质量。
(2)滤除沉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单选题- (共13题)
11.
某学生测定的下列数据中,不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了9.5ml水 |
B.用PH试纸测的某雨水样品的PH 为5.26 |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小苏打样品的质量为14.7克 |
D.测得某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92.5% |
4.选择题- (共15题)
23.如图所示,PD垂直于正方形ABCD所在平面,AB=2,E为PB的中点,cos<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 {#mathml#}{#/mathml#} ,若以DA,DC,D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点E的坐标为{#blank#}1{#/blank#}
5.填空题- (共1题)
6.实验题- (共2题)
34.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右图是用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
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还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一条即可)。图中放大镜为白磷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请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臭氧层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的危害 。
下列反应都与CO2有关,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填序号)。
(3)煤、石油、 属于化石燃料。要节约和有效利用现有的能源,我们还应该开发新能源,如: (一种即可)、核能、地热能等。

(1)右图是用白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
该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还说明氮气具有
的性质(一条即可)。图中放大镜为白磷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请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臭氧层空洞、酸雨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受硫和氮的氧化物的污染。请举一例,说明酸雨的危害 。
下列反应都与CO2有关,试分析判断,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填序号)。
A.煤燃烧 | B.石油产品燃烧 | C.植物的光合作用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