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硫酸铜晶体常用作农业和渔业的杀虫剂、杀菌剂,某同学设计了下列两条途径由废铜料(含铁)生产硫酸铜晶体,其过程如下所示:

(1)操作a的名称是:___;
(2)已知: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则途径I与途径II相比,其优点体现在:
①不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不会污染空气;②___;
(3)将废铜料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1)操作a的名称是:___;
(2)已知:Cu+2H2SO4(浓)

①不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不会污染空气;②___;
(3)将废铜料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2.简答题- (共1题)
2.
(10分)某兴趣小组分别向80.00 g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不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盐酸,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加热蒸发,直到固体完全析出且没有任何变化后,再研细、烘干、称量;重复将固体烘干、称量,直至称得的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实验测得,向80.00 g10%的NaOH溶液中加入80.00 mL盐酸时,溶液恰好呈中性,其它测得的部分数据则如下表所示:

(1)加热蒸发所得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
(2)向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0.00 mL时,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仍为11.70 g,其原因是: ,
(3)列式求出向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40.00 mL盐酸时,最后所得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1)加热蒸发所得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
(2)向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盐酸的体积为100.00 mL时,最后所得固体的质量仍为11.70 g,其原因是: ,
(3)列式求出向80.00 g 10%NaOH溶液中加入40.00 mL盐酸时,最后所得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3.单选题- (共26题)
3.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A. 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 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C. 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D. 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4.
据报道,化学家已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颗粒外层为SiO2的、含水量约为95%的粉状物质——“干水”。下列关于“干水”说法正确的是
A.干水吸收CO2的时只发生物理变化 |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C.于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
7.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 反应届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 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和b是反应物,d可能是催化剂
B. 反应届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一定与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相同
D. 若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则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8.
将一定量xFeSO4•y(NH4)2SO4•6H2O晶体加入到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生成NH30.85g(假如生成NH3的全部逸出),过滤、洗涤、灼烧,得Fe2O3固体2.0g.则x,y的关系正确的是()
A. x:y=1:1 B. x:y=1:2 C. x:y=1:4 D. x:y=2:1
A. x:y=1:1 B. x:y=1:2 C. x:y=1:4 D. x:y=2:1
9.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下列关于维生素C(C6H8O6,简称V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C6H8O6表示Vc这种物质 B. Vc是有机物
C. 1个Vc分子中有20个原子 D. Vc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3:4:3
A. C6H8O6表示Vc这种物质 B. Vc是有机物
C. 1个Vc分子中有20个原子 D. Vc分子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3:4:3
12.
以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生产乙醇(可做生物汽油)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俗称“草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纤维素、乙醇均含有C、H、N等元素 B. 纤维素、乙醇遇到碘水均不变蓝
C. “草油”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石油 D. “草油”不能缓解石油紧缺问题
A. 纤维素、乙醇均含有C、H、N等元素 B. 纤维素、乙醇遇到碘水均不变蓝
C. “草油”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石油 D. “草油”不能缓解石油紧缺问题
14.
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4→+3 | B.+2→+3 | C.0→+2 | D.-4→-2 |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A.CO2(CO)——O2/△ | B.N2(O2)——Cu/△ |
C.CO2(H2O)——浓H2SO4 | D.NaCl(Na2CO3)——稀盐酸 |
16.
用细尼龙线将三根大小相同的铁钉分别固定在下图所示的三个液面高度相同的相同装置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A.装置I和装置II中的铁钉都生锈了 |
B.装置I中食盐没能加快铁钉的生锈 |
C.装置Ⅲ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
D.装置I中铁钉一侧的液面下降 |
18.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l℃时仍为饱和溶液 |
B.在t2℃时,a、b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D.t1℃时,a的60g饱和溶液中含有溶剂50 g |
22.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
B.将饱和硫酸铵溶液加入鸡蛋清中,析出白色固体,该固体主要是硫酸铵 |
C.向稀硫酸中滴入几滴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不一定生成蓝色沉淀 |
D.向氮肥中加入熟石灰粉末进行研磨,一定能够闻到刺激性气味 |
25.
食品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用瘦肉精养猪以降低猪肉中的脂肪含量 |
B.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
C.用聚氯乙烯塑料作食品包装袋装食物 |
D.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以防腐烂 |
4.选择题- (共20题)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
材料四: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3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
34.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 )
37.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
38.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
48.“(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
5.填空题- (共2题)
50.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有机物和一种单质: ;
(3)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工业上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重晶石,将不溶于水的硫酸钡转化为同样不溶于水的碳酸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重晶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该反应是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二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有机物和一种单质: ;
(3)重晶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钡,工业上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重晶石,将不溶于水的硫酸钡转化为同样不溶于水的碳酸钡。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重晶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实验题- (共2题)
51.
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纯净干燥的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金属钠在CO2中继续燃烧,燃烧停止后,在集气瓶底发现有黑色颗粒生成,瓶内壁上有白色物质生成。
(1)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__(用化学式填空),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Na2CO3;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其理由是___;
(2)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甲同学据此对白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3)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式为: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反应。
(1)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__(用化学式填空),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Na2CO3;乙同学认为白色物质还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其理由是___;
(2)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甲同学据此对白色物质进行了下列实验:

(3)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
(4)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式为: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反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6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