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江苏省扬州宝应县九年级一模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97617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5/5/25

1.流程题(共1题)

1.
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
(1)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膜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技术。二氧化硅(SiO2)能用于制造CO2分离膜。CO2通过此膜后被氨水吸收(如右图所示),转化为可作氮肥的NH4HCO3

①SiO2的名称为
②NH4HCO3固体中氮元素化合价为
(3)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低于31.26℃和压力高于72.9个大气压的状态下会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该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①将香兰草豆荚研磨成粉的目的是 ,操作1的名称为
②操作2如果不减压,则需要将温度控制到31.26℃    (填“以上”或“以下”)。
③操作3的名称为   ,操作4的名称为   。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2.单选题(共5题)

2.
以下各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酸 ②碱 ③盐 ④氧化物
A.①②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③④
3.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汞B.氧气C.金刚石D.硫酸铜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本题中含量均为质量分数)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21%
B.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D.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
5.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B.消防队员用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来灭火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D.合金的硬度一定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的硬度小
6.
如下图所示,现有甲、乙、丙、X、Y、Z六种物质,其中连线两端的甲、乙、丙溶液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X、Y、Z之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上述要求的一组物质是

 



X
Y
Z
A
HCl
NaOH
Na2CO3
Cu
CuO
CuSO4
B
HCl
Ba(OH)2
Na2CO3
H2O2
H2O
O2
C
H2SO4
NaOH
K2CO3
C
CO
CO2
D
H2SO4
Ba(OH)2
K2CO3
CaO
Ca(OH)2
CaCO3
 
A. A B. B C. C D. D

3.选择题(共1题)

7.阅读理解

    What do you think the future will be like? Here are some answers from some students.

    Mary: Everyone will have a computer at home. There will also be many machines in the future. Then people will work only two or three days in a week.

    Jack: The weather in the future will be very hot. People can't live on the earth. They will have to look for (寻找) another planet to live on.

    Linda: I think the life in the future will be nice. There will be a lot of flowers and trees. And cities will look like parks.

    Henry: Every family will have a family doctor, so people will be seldom ill (很少生病) They will live to 120 years old.

4.多选题(共2题)

8.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u
CuO
用足量稀盐酸溶解后过滤,并洗净和干燥所得固体
B
CaO
Ca(OH)2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C
H2
CO
通入O2,点燃
D
O2
H2O
通过浓硫酸洗气
 
A.AB.BC.CD.D
9.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冰箱除异味
用块状石灰石作吸附剂进行吸附
B
鉴别纯羊毛织品和涤纶织品
取样灼烧后闻气味
C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纯净水中
D
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是否集满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A.AB.BC.CD.D

5.填空题(共4题)

10.
(12分)化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表语言等。
(1)用文字描述下列化学符号的意义:
①2CH4 ;  ②3K+ ;   ③3O ;   ④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和硫酸铜溶液
②镁条在纯氧中燃烧
③过氧化氢受热分解 ;    
④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
(3)A、B二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烧杯中水温为1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B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 (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B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B烧杯中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① ;②
11.
(8分)自热米饭是一种快餐食品。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自热米饭的营养成分中,主要提供能量的是   ,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   ,油脂   (填“是”或“不是”) 高分子化合物;标签中的“钙130mg”,这里的“钙”是[指 (填编号)。
A.元素B.原子C.分子 D.离子
(2)菜肴包的包装材料是铝箔。铝可以压制成铝箔,说明铝具有良好的   。铝不是有害元素,但它是非必需元素,经常摄入铝会造成老年痴呆症,请举一例说明生活中如何避免摄入较多量的铝元素   
(3)该自热米饭是利用发热包中的生石灰与水反应作为热源, 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12.
(8分)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2)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
(3)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
(4)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13.
纳米级Cu2O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某兴趣小组对它开展了以下系列研究。
I、纳米级Cu2O的用途研究
(查阅资料)
①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高浓度氧气中才能燃烧,生成氮气和水4NH3+3O2═2N2+6H2O。
②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下,氨气与氧气在一定温度下还可以同时发生以下化学反应:4NH3+5O2═4NO+6H2O ,工业上用NO制备硝酸、氮肥等化工产品。
(实验1)
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氨气在氧气中燃烧时现象如图。实验时要将过量的氧气从进气口 (填“a”或“b”)通入,并在 (填“a”或“b”)管上端点燃 气。另外,实验时需“先通入氧气,后通入氨气”,其理由是

(实验2)
用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在纳米级Cu2O催化作用下,氨气与氧气的化学反应,并对生成物进行成分分析”。根据所得的气体成分数据,同学们绘制了曲线图(见图3)

发现在纳米级Cu2O的催化作用下,300℃时以生产 为主.若利用后续处理装置模拟硝酸的工业制法,则最好将电热丝的温度控制在 ℃左右。
Ⅱ、纳米级Cu2O的制备研究
利用某些特殊的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将某岩石中的不溶性硫化铜(CuS)转化为可溶性硫化铜,进而制得纳米级Cu2O,其流程如图4:

(1)在细菌作用下,岩石中的硫化铜(CuS)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③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经测定该岩石由硫化铜(CuS)和其它不含铜元素的物质组成.现用1000g该岩石制得28.8g纯氧化亚铜(Cu2O),该纯氧化亚铜(Cu2O)中铜元素的质量是    g。若制得氧化亚铜(Cu2O)的过程中,铜元素的总损耗为20%,通过计算确定该岩石中硫化铜(CuS)的质量分数 (请写出计算过程)。

6.实验题(共1题)

14.
已知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是一种浅黄色固体粉末,可用作呼吸面具里的供氧剂,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Na2O2反应放出O2,供给人的正常生命活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某同学利用该反应原理制取氧气,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

(1)装置①中CO2的制取方法有多种,若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加热NaHCO3固体制取CO2,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图二中字母)。
(2)夏天室温很高的时候,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合理方法是:将导管口放入水面下,然后 ,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3)为收集纯净干燥的O2,装置③中盛放的试剂为    ,作用是    ;装置④中盛放的试剂为    ,作用是    ;则⑤中收集方法可选用    
A.排水集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D.真空袋收集法
 
(4)当观察到装置②中    时应停止通CO2
(5)此外,过氧化钠也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氧气,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此反应制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选填图二中字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单选题:(5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