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 ;E 。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
反应③ 。
2.流程题- (共1题)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中,加入NaOH溶液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操作2中,不能用硝酸钡溶液代替BaCl2溶液,原因是 。
(3)加入Na2CO3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
(4)进行操作3后,判断Na2CO3过量的方法是 。
(5)滤液中,需加入适量的试剂,这种试剂的名称是 。
(6)在操作4中,需要进行蒸发,蒸发时需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酒精灯、玻璃棒、 。
(7)若精盐的产率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
A.过滤时滤纸有破损 |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
C.溶解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粗盐没有完全溶解 |
3.单选题- (共16题)
A.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
B.将CO、CO2分别通入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均变红 |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C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
D.木炭与Cu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事实说明,木炭具有可燃性 |
A.Y>X>Z | B.Z>X>Y | C.X>Y>Z | D.X>Z>Y |
A.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
B.冰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C.生活中通过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 |
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
A.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不同 |
B.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
C.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里,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
D.将氯化钠、蔗糖分别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
A.物质:氧化钙;用途:干燥剂;性质:能与水反应 |
B.物质:稀硫酸;用途:除铁锈;性质:不易挥发 |
C.物质:氩气;用途:保护气;性质:通电后能发出有色光 |
D.物质:金刚石;用途:切割玻璃;性质:稳定性 |
A.一份早餐的搭配是牛奶、面包、黄油,这份早餐缺失的营养素是糖类 |
B.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应尽可能多地服用含锌的营养补剂 |
C.橡胶、手机塑料外壳、真丝围巾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
D.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动物标本,可使标本长期保存 |
4.选择题- (共16题)
A、B两城间的路程是152千米,甲车从A城开往B城,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从B城开往A城,每小时行50千米,两车上午8时同时出发,至少经过{#blank#}1{#/blank#}小时相遇?
把要补充的条件和解决问题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食堂买来240千克面粉,计划用8天,{#blank#}1{#/blank#},实际用了多少天?
①实际每天用40千克 | A.240÷(240÷8×2) |
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少用6千克 | B.240÷40 |
③实际每天用的是原计划的2倍 | C.240÷(240÷8-6) |
56+37﹣80+16= | 31.5+5= | 12﹣1.1= | 1.2×0.2= |
2.87÷0.7= | 1÷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30÷50= | 0× {#mathml#}{#/mathml#} = |
25×8=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56+37﹣80+16= | 31.5+5= | 12﹣1.1= | 1.2×0.2= |
2.87÷0.7= | 1÷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30÷50= | 0× {#mathml#}{#/mathml#} = |
25×8= | {#mathml#}{#/mathml#} = | {#mathml#}{#/mathml#} = |
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50千米的路,甲队每天修4.5千米,乙队每天修5.5千米,先合修3天.
① ? | 4.5+5.5 |
② ? | 4.5×3+5.5×3 |
③ ? | 50-(4.5+5.5)×3 |
④ ? | [50-(4.5+5.5)×3]÷4.5 |
⑤ ? | [50-(4.5+5.5)×3]÷5.5+3 |
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50千米的路,甲队每天修4.5千米,乙队每天修5.5千米,先合修3天.
① ? | 4.5+5.5 |
② ? | 4.5×3+5.5×3 |
③ ? | 50-(4.5+5.5)×3 |
④ ? | [50-(4.5+5.5)×3]÷4.5 |
⑤ ? | [50-(4.5+5.5)×3]÷5.5+3 |
根据算式补充问题.
甲、乙两队合修一条长50千米的路,甲队每天修4.5千米,乙队每天修5.5千米,先合修3天.
① ? | 4.5+5.5 |
② ? | 4.5×3+5.5×3 |
③ ? | 50-(4.5+5.5)×3 |
④ ? | [50-(4.5+5.5)×3]÷4.5 |
⑤ ? | [50-(4.5+5.5)×3]÷5.5+3 |
5.填空题- (共7题)

请回答:
(1)丁物质的分子是由 构成的。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
(4)反应中,生成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
烧瓶号 | 时间/h 导管中水面上升高度/cm | 0 | 0.5 | 1.0 | 1.5 | 2.0 | 2.5 | 3.0 |
A瓶 | 盛干燥的细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B瓶 | 盛浸过食盐水的细铁丝 | 0 | 0.4 | 1.2 | 3.4 | 5.6 | 7.6 | 9.8 |
C瓶 | 盛浸过清水的细铁丝 | 0 | 0 | 0 | 0.3 | 0.8 | 2.0 | 3.5 |
D瓶 | 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细铁丝 | 0 | 0 | 0 | 0 | 0 | 0 | 0 |

请回答:
(1)以上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最大的是 (填烧瓶号)。
(2)导管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 。
(3)以上实验说明,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
(4)为了防止钢铁锈蚀,人们常采用在其面涂刷矿物油或镀上其他金属等覆盖保护膜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共同原理是 。
①氮气;②碳酸氢钠;③二氧化碳;④木炭;⑤氯化钠。
(1)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
(2)放入冰箱中,可消除异味的是 。
(3)可用来制造硝酸的是 。
(1)黄铜是铜、锌合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2)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 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 CuCl2和 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为 。

(1)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2)要将乙从它的饱和溶液中析出,应采用的方法是 。
(3)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均可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其饱和溶液的物质是 。
(4)将 140g 甲的饱和溶液从 35℃降温到 25℃,析出晶体的质量是 g。
(1)小红同学在实验室欲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143g,请回答:
①配制 10%的氢氧化钠溶液143g,需要40%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43g/cm3) mL,加水 mL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实验中,必需用到的仪器有 。

(2)将一定质量的二氧化碳通入 20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碳酸钠的质量是 g。
6.实验题- (共2题)

(1)写出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氢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时,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当用装置D收集满O2并取出集气瓶后,停止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O2的体积,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当把针筒内推时,若看到 ,说明气密性良好。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6道)
填空题:(7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