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xNa2CO3•yH2O2),俗称固体双氧水。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以下探究: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 ,说明有O2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 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

(3)稳定剂的作用是 ;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 。
(5)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 (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6)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测定]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
(7)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 。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B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 %;属于 (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
[性质探究]
(1)取少量“鱼浮灵”于试管中加水,有持续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向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泡。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木条 ,说明有O2生成。
(2)取实验(1)中上层清液,测得溶液PH>7;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浑浊现象,说明有 生成。
结论:过碳酸钠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化学性质。
[工业制备]

(3)稳定剂的作用是 ;稳定剂中MgCl2和Na2SiO3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难溶物将过碳酸钠粒子包裹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浊液中加入异丙醇的作用是 。
(5)操作Ⅱ中洗涤晶体的试剂最好选用 (填字母)。
A.饱和NaCl溶液 B水 C异丙醇 D稀盐酸
(6)根据下表数据,你认为上述制备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
温度范围/℃ | 5~10 | 10~15 | 15~20 | 20~25 |
活性氧含量/% | 13.94 | 14.02 | 15.05 | 14.46 |
“鱼浮灵”的产率/% | 85.49 | 85.78 | 88.38 | 83.01 |
注:活性氧含量是指产品中能转化为O2的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测定]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产品中活性氧含量测定和过碳酸钠(xNa2CO3•yH2O2)组成的测定(杂质对测定无影响)。

查阅资料:①“鱼浮灵”中活性氧含量≥13.0%是一等品,≥10.5%是合格品。
②过碳酸钠能与酸反应放出CO2和O2。
(7)实验前先缓慢通N2一段时间,加热铜网至红热后,再缓慢滴入过量稀硫酸,直至A中样品完全反应;继续缓慢通N2,其目的是 。
(8)若先滴入稀硫酸,后加热铜网,会导致x:y的值 (填“偏大”或“偏小”)。
(9)装置B的作用是 (填序号)
①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便于观察和控制气流速度
(10)实验测得C装置中铜网增重1.2g,D装置增重2.2g。该产品中活性氧含量为 %;属于 (填“一等品”或“合格品”);x:y= 。
2.单选题- (共13题)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用于鉴别SO2和CO2 |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常用于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
D.高炉炼铁中焦炭的作用是产生高温和生成CO |
6.
下列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实验设计中,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 |
A | CO2(HCl) | NaOH溶液 | 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 |
B | KClO3固体(KCl) | |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
C | KNO3溶液(KOH) | CuSO4溶液 | 加入适量试剂,过滤、蒸发 |
D | MgCl2溶液(NaCl) | ①KOH溶液 ②稀盐酸 | 加入过量试剂①,过滤、洗涤 向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试剂②至固体恰好溶解 |
A.A | B.B | C.C | D.D |
9.
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粉,无气泡冒出,用导管向稀硫酸中通入空气并加热,铜粉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测得溶液质量与试验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
B. 从b点到c 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 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有一种
D. bc段反应为2Cu +O2 +2H2SO4
2CuSO4 + 2H2O

A. ab段说明Cu不能置换出硫酸中的氢
B. 从b点到c 点,溶液的pH逐渐增大
C. 从c点到d点,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有一种
D. bc段反应为2Cu +O2 +2H2SO4

11.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配制100g5%的硫酸溶液 |
B.向鸡蛋清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析出白色固体 |
C.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D.蒸发食盐水时,将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后停止加热 |
3.选择题- (共14题)
26.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4.多选题- (共3题)
29.
)下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B. 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 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D. 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B. 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 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D. 整个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0.
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其原理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再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纯碱。下图是NaCl、NH4Cl、Na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从溶液中分离出,可采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
B.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C.40℃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NH4Cl>NaCl>NaHCO3 |
D.20℃时,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固体,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析出7.14g NaHCO3晶体 |
31.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CuSO4、NaOH、KNO3、NaCl B. K2CO3、NaOH、稀HCl、BaCl2
C. FeCl3、KOH、稀HCl、NaCl D. 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
A. CuSO4、NaOH、KNO3、NaCl B. K2CO3、NaOH、稀HCl、BaCl2
C. FeCl3、KOH、稀HCl、NaCl D. 稀HCl、Na2CO3、稀H2SO4、Na2SO4
5.填空题- (共5题)
33.
新制Cu(OH)2与肼(N2H4)反应可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向红色的Cu2O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容器底部仍有红色固体。
(1)生成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Cu2O的化学计量数为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成Cu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Cu2O的化学计量数为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由无色变为蓝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4.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是发酵粉主要成分之一,B是气体,C是常见的无色液体,D是有机化合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 ,D的化学式为 。
(2)日常生活中为防止铁发生过程⑤的变化,可采取的措施 (写一点即可)。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⑥ 。
(4)过程④中发生的反应是: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为使反应物全部转化为HNO3,需控制NO、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

(1)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②,其名称为 ,D的化学式为 。
(2)日常生活中为防止铁发生过程⑤的变化,可采取的措施 (写一点即可)。
(3)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⑥ 。
(4)过程④中发生的反应是:
2NO+O2=2NO2;3NO2+H2O=2HNO3+NO
为使反应物全部转化为HNO3,需控制NO、O2、H2O的分子个数比为 。
35.
有一包固体,可能含有Cu(NO3)2、NH4NO3、Na2CO3、Ba(NO3)2、NaCl、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取少量固体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另取少量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实验①中无沉淀产生,实验②中无气体产生。
由实验①、②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
(3)为进一步探究原固体的组成,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
(4)根据上述判断,可推知(2)中实验②所得滤液B中的溶质有HNO3、Ba(NO3)2、 、 。
(1)取少量固体与熟石灰研磨,无氨味。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不含 。
(2)另取少量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实验①中无沉淀产生,实验②中无气体产生。
由实验①、②判断: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 。
(3)为进一步探究原固体的组成,取无色溶液A,向其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判断: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
(4)根据上述判断,可推知(2)中实验②所得滤液B中的溶质有HNO3、Ba(NO3)2、 、 。
36.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E.蛋白质 F.肥皂水 G.硝酸钾 H.硝酸铵
(1)用于食品包装 ;(2)可作复合肥料 ;
(3)用于冰箱除异味 ;(4)溶于水能放热 ;
(5)用于工业炼铁 ;(6)鱼、虾中富含 。
A.聚乙烯 | B.活性炭 | C.石灰石 | D.浓硫酸 |
(1)用于食品包装 ;(2)可作复合肥料 ;
(3)用于冰箱除异味 ;(4)溶于水能放热 ;
(5)用于工业炼铁 ;(6)鱼、虾中富含 。
6.实验题- (共2题)
37.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①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装置;
(2)图②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3)图③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PH (填“变大”或“变小”)。

(1)图①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装置;
(2)图②实验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
(3)图③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PH (填“变大”或“变小”)。
38.
兴趣小组同学向盛有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搅拌、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固体A和溶液B,并对固体A和溶液B进行探究。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①CaO+H2O=Ca(OH)2;② (写化学方程式)。
Ⅰ.固体A成分的探究及测定
[猜想]
①固体A中只有CaCO3;
②固体A中含有CaCO3和Ca(OH)2;含有Ca(OH)2的理由是 。
[实验]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 ,猜想②成立。
[组成测定]
取8.7g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纯净CO22.2g,则固体A中CaCO3和Ca(OH)2的质量比为 。
Ⅱ.溶液B的成分探究
[猜想]
①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
②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③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根据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正确,其理由是 。
[实验]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③正确。
上述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有:①CaO+H2O=Ca(OH)2;② (写化学方程式)。
Ⅰ.固体A成分的探究及测定
[猜想]
①固体A中只有CaCO3;
②固体A中含有CaCO3和Ca(OH)2;含有Ca(OH)2的理由是 。
[实验]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振荡、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 ,猜想②成立。
[组成测定]
取8.7g固体A于试管中,加足量稀盐酸至固体完全溶解,收集到纯净CO22.2g,则固体A中CaCO3和Ca(OH)2的质量比为 。
Ⅱ.溶液B的成分探究
[猜想]
①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
②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③溶液B中的溶质是NaOH和Ca(OH)2。
根据对固体A成分的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猜想③正确,其理由是 。
[实验]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猜想③正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14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