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图14所示的是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 B, C, D, E是单质,甲、乙、丙、丁是氧化物。已知:丙是红色固体,E是最清洁的燃料,丙高温下与乙反应可生成D。(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甲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3)丙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A的一条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明取25.0 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20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此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单选题- (共7题)
3.
食醋是调味品,其中含有醋酸(C2H4O2)。下列关于醋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属于有机物
B. 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 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A. 属于有机物
B. 醋酸分子中含有氧分子
C. 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
D. 醋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6.
下列对图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
C.丙图: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
D.丁图:向一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8.
图2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
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A.煤炭直接燃烧 | B.秸秆焚烧还田 |
C.开发清洁能源 | D.提倡多开汽车 |
4.选择题- (共7题)
5.填空题- (共3题)
17.
如图12所示,在蒸馏烧瓶内加适量石灰石和稀盐酸,经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时,将一气球紧套在瓶口,气球逐渐胀大。然后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中NaOH溶液注入烧瓶并振荡,气球迅速缩小并被吸入烧瓶内。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检验产生的气体充满烧瓶的操作是: 。
(2)气球被吸入烧瓶是由于NaOH溶液与瓶内气体反应,使瓶内气压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一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13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 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 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