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氢能是重要的新能源。储氢作为氢能利用的关键技术,是当前关注的热点之一。
(1)可逆反应N2+3H2
2NH3是工业上合成氨的重要反应

根据图1请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热量用E1、E2或E3表示)。
(2)LiAlH4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达到LiAlO2和氢气,该反应消耗1mol LiAlH4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3)氮化锂是非常有前途的储氢材料,其在氢气中加热中加热时可得到氨基锂(LiN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3N+2H2
LiNH2+2LiH,氧化产物为_________(填化学式),在270℃时,该反应可逆向发生放出H2,因而氮化锂可作为储氢材料,储存氢气最多可达Li3N质量的_________%(精确到0.1)。
(4)LiFePO4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奥运会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电池放电时总反应式为FePO4+Li═LiFePO4 ,电池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

①导线中电子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用A、D表示)
②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00%,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1位)
(1)可逆反应N2+3H2


根据图1请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热量用E1、E2或E3表示)。
(2)LiAlH4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达到LiAlO2和氢气,该反应消耗1mol LiAlH4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
(3)氮化锂是非常有前途的储氢材料,其在氢气中加热中加热时可得到氨基锂(LiNH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Li3N+2H2

(4)LiFePO4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奥运会绿色能源的新宠,已知电池放电时总反应式为FePO4+Li═LiFePO4 ,电池正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定条件下,如图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忽略其它有机物)。

①导线中电子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用A、D表示)
②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

(


2.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备:2Na3PO4+4CuSO4+2NH3·H2O=Cu4O(PO4)2↓+3Na2SO4+(NH4)2SO4+H2O
(1)写出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与Cu同周期的元素中,与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还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上述方程式中涉及到的N、O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PO4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3)与NH3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成的分子或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各举一例)
(4)氨基乙酸铜的分子结构如图,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

(5)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molCN-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6)Cu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一种红色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铜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的原子半径为127.8pm,列出晶体铜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__。
(1)写出基态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与Cu同周期的元素中,与铜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还有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上述方程式中涉及到的N、O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PO4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
(3)与NH3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成的分子或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各举一例)
(4)氨基乙酸铜的分子结构如图,氮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

(5)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KCN,生成配合物[Cu(CN)4]2-,则1molCN-中含有的π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6)Cu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一种红色化合物,其晶体结构单元如图所示。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铜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铜的原子半径为127.8pm,列出晶体铜的密度表达式____________。
2.推断题- (共1题)
3.
(15分)H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H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①
②B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G是同系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CH3)2C=CH2: 。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 。
(3)写出D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4)写出生成F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E在铜催化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包括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 (写结构简式)。

①

②B中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③D和G是同系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CH3)2C=CH2: 。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有 。
(3)写出D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 。
(4)写出生成F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5)写出E在铜催化下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能发生水解反应;③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G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包括立体异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的为 (写结构简式)。
3.单选题- (共3题)
4.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吲哚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与苯丙氨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
B.吲哚乙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
C.1mol吲哚乙酸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可以消耗5molH2 |
D.吲哚乙酸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四种结构 |
5.
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方法 |
A | CO2(g) | SO2(g) | 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 | 洗气 |
B | NH4Cl(ap) | Fe3+(ap) | NaOH溶液 | 过滤 |
C | NaCl(s) | KNO3(g) | AgNO3溶液 | 过滤 |
D | Cu(s) | Ag(s) | CuSO4 | 电解法 |
A.A | B.B | C.C | D.D |
6.
CO2的资源化利用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以下是在一定条件下用NH3捕获CO2生成重要化工产品三聚氰胺的反应:NH3+CO2→
+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业生产过程中,原子利用率为100% |
B.该方法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可减少环境污染 |
C.该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
D.该方法可以缓解温室效应 |
4.实验题- (共2题)
7.
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工业可用其按如下方法制备高锰酸钾:

A.将软锰矿初选后粉碎,与固体苛性钾混合,加入反应釜中敞口加热至熔融,并保持熔融状态下搅拌25~30min,冷却得墨绿色熔渣(主要成分为K2MnO4);
B.将熔渣粉碎,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墨绿色滤液1;
C.取适量70%硫酸,加入滤液1中,边加边搅拌,直至不再产生棕褐色沉淀,过滤,得紫色滤液2;
d.提纯滤液2即可得高锰酸钾粗品。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中,反应物熔融状态下搅拌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MnO2转化为K2MnO4的反应原理: 。
(2)粉碎后的软锰矿与苛性钾置于 中进行加热。
A.陶瓷反应釜 B.石英反应釜 C.铁制反应釜
(3)写出步骤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步骤d中由滤液2得到高锰酸钾粗品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____________、干燥。该操作为如何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母液循环使用,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
(6)早先有文献报道:步骤a中加入KClO3固体会缩短流程时间以及提高高锰酸钾的产率,但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后,现在工厂中一般不采用此法,你认为这种方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因是: 。

A.将软锰矿初选后粉碎,与固体苛性钾混合,加入反应釜中敞口加热至熔融,并保持熔融状态下搅拌25~30min,冷却得墨绿色熔渣(主要成分为K2MnO4);
B.将熔渣粉碎,加入去离子水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墨绿色滤液1;
C.取适量70%硫酸,加入滤液1中,边加边搅拌,直至不再产生棕褐色沉淀,过滤,得紫色滤液2;
d.提纯滤液2即可得高锰酸钾粗品。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a中,反应物熔融状态下搅拌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MnO2转化为K2MnO4的反应原理: 。
(2)粉碎后的软锰矿与苛性钾置于 中进行加热。
A.陶瓷反应釜 B.石英反应釜 C.铁制反应釜
(3)写出步骤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步骤d中由滤液2得到高锰酸钾粗品的主要操作步骤是: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____________、干燥。该操作为如何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母液循环使用,可能造成的问题是: 。
(6)早先有文献报道:步骤a中加入KClO3固体会缩短流程时间以及提高高锰酸钾的产率,但从绿色化学角度考虑后,现在工厂中一般不采用此法,你认为这种方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因是: 。
8.
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3H2O,Mr=288)是一种常用的补铁剂,可通过乳酸与碳酸亚铁反应制得:2CH3CH(OH)COOH+FeCO3+2H2O→[CH3CH(OH)COO]2Fe·3H2O+CO2↑。
已知FeCO3易被氧化:4FeCO3+6H2O+O2==4Fe(OH)3+4CO2。
某兴趣小组用FeCl2(用铁粉和稀盐酸制得)和NH4HCO3制备FeCO3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盛放在装置____________中(填字母),该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生成的FeCl2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乳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75℃下搅拌反应。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用KMnO4法测定样品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高锰酸钾标准液用________滴定管盛装(填“酸式”或“碱式”)。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
A 滴定管在盛装高锰酸钾前未润洗
B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得太剧烈,以致部分液体溅出
C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5)经查阅文献后,该兴趣小组改用铈(Ce)量法测定产品中Fe2+的含量。取2.88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进行必要处理,用0.100 0 mol·L−1 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Ce(SO4)2 19.70 mL。滴定反应如下:Ce4++Fe2+==Ce3++Fe3+,则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已知FeCO3易被氧化:4FeCO3+6H2O+O2==4Fe(OH)3+4CO2。
某兴趣小组用FeCl2(用铁粉和稀盐酸制得)和NH4HCO3制备FeCO3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盛放在装置____________中(填字母),该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生成的FeCl2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乳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75℃下搅拌反应。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用KMnO4法测定样品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高锰酸钾标准液用________滴定管盛装(填“酸式”或“碱式”)。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
A 滴定管在盛装高锰酸钾前未润洗
B 滴定过程中,锥形瓶振荡得太剧烈,以致部分液体溅出
C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5)经查阅文献后,该兴趣小组改用铈(Ce)量法测定产品中Fe2+的含量。取2.88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每次取20.00 mL,进行必要处理,用0.100 0 mol·L−1 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Ce(SO4)2 19.70 mL。滴定反应如下:Ce4++Fe2+==Ce3++Fe3+,则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