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29008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4

1.工业流程(共1题)

1.
草酸钴可用于指示剂和催化剂的制备。用水钴矿(主要成分为Co2O3,含少量Fe2O3、A12O3、MnO、MgO、CaO、SiO2等)制取CoC2O4·2H2O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浸出液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有H+、Co2+、Fe2+、Mn2+、Ca2+、Mg2+、Al3+等;
②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表:
沉淀物
Fe(OH)3
Al(OH)3
Co(OH)2
Fe(OH)2
Mn(OH)2
完全沉淀的pH
3.7
5.2
9.2
9.6
9.8
 
(1)CoC2O4·2H2O中C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浸出过程中Na2SO3与Co2O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浸出液中加入NaCl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Na2CO3能使浸出液中某些金属离子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沉淀除Al(OH)3外,还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试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简述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萃取剂对金属离子的萃取率与pH的关系如图,萃取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其使用的适宜pH范围是______________。
A.2.0〜2.5
B.3.0〜3.5
C.4.0〜4.5
(6)滤液I“除钙、镁”是将其转化为MgF2、CaF2沉淀。己知Ksp(MgF2)=7.35×10-11、Ksp(CaF2)=1.05×10-10,当加入过量 NaF后,所得滤液 c(Mg2+)/c(Ca2+) =______________。
(7)用m1kg水钴矿(含Co2O360%)制备CoC2O4·2H2O,最终得到产品m2kg,产率(实际产量/理论产量×100%)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M(Co2O3)=166, M(CoC2O4·2H2O)=183,仅需列出数字计算式)。

2.单选题(共7题)

2.
关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泡沫灭火器的成分为Al2(SO4)3溶液和Na2CO3溶液,二者接触后因发生双水解反应而快速产生CO2
B.工业上常用NH4Cl溶液除锈,利用了NH4Cl溶液水解显酸性
C.工业电解精炼铜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Cu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相同时间段内阴极和阳极的质量变化相等
D.为了延缓海水中钢闸门的腐蚀,常将钢闸门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该方法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3.
下图为一种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测定O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示意图,RbAg4I5是只能传导Ag+的固体电解质。O2可以通过聚四氟乙烯膜与AlI3反应生成Al2O 3和I2,通过电池电位计的变化可以测得O2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为:3O2+12e-+4Al3+=2Al2O3
B.传感器总反应为:3O2+4AlI3+12Ag=2Al2O3+12AgI
C.外电路转移0.01mol电子,消耗O2的体积为0.56L
D.给传感器充电时,Ag+向多孔石墨电极移动
4.
工业上可用甲苯合成苯甲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B.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相同
C.一氯甲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D.苯甲醇可与金属钠反应
5.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操作、现象及实验原理或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操作和现象
实验原理或结论
A
验证AgI和 AgCl的 Ksp大小
向1mL 1mol·L-1NaCl溶液中滴加2滴 2mol·L-1 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加 2滴1mol·L-1KI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沉淀
AgCl(s)+I-(aq)AgI(s)+ Cl-(aq)
B
比较HClO和 HF溶液的酸性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mol·L-1NaClO 溶液、0.1mol·L-1NaF 溶液的pH
酸越弱,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其盐溶液碱性越强
C
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
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
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而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髙显著增大
D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O32-
先滴加盐酸产生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A.AB.BC.CD.D
6.
用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淸洗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有残液的试管
B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为定容时的操作
C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酸式滴定管盛放 Na2S2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D

装置为制备并用排气法收集NO 气体的装置(稀硝酸+钢屑)
 
A.AB.BC.CD.D
7.
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硫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
8.
NiS 可用作陶瓷和搪瓷的着色剂。NiS 在有水存在时能被氧气氧化成Ni(OH)S。将H2S通入稀硫酸酸化的NiSO4溶液中,经过过滤,制得NiS 沉淀,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对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装置A中滴加蒸馏水前通入N2,是为了将H2S赶入C 装置中与NiSO4溶液反应
B.装置B 中盛放浓硫酸
C.装置D 中的洗涤液应用煮沸过的蒸馏水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N2可将C装置中产生的沉淀压入过滤沉淀漏斗中

3.实验题(共2题)

9.
钒基固溶体合金是一类重要的贮氢材料。某课外小组采用廉价原料NH4VO3、TiO2和Fe2O3,制出含VO2+、 TiO2+和Fe3+的金属盐溶液,然后选择氨水作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反应,对共沉淀物[含 VO(OH)2, Ti(OH)4、Fe(OH)3]进行煅烧还原制备合金样品。制备共沉淀物的装置如下图:

(1)用浓氨水配制500mL2mol·L-l的稀氨水,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胶头滴管和_____________。
(2)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VO2+时,用草酸将VCV还原得VO2+。若把草酸改为盐酸,也能得到VO2+,但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補控制温度为60℃,三颈烧瓶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往三颈烧瓶中滴加含金属离子的混合液,得悬浊液,取出充分沉降。
①检测上层清液是否含Fe3+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过滤速度较慢,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③用无水乙醇洗涤:与水相比,使用无水乙醉洗涤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洗涂的具体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低温干燥,得共沉淀物。
(6)将(5)所得共沉淀物锻烧并还原后得钒基固溶体合金。为测定产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取50.60g 产品溶于足量稀硫酸(其中V、Ti不溶),过滤,将滤液配成250.00mL,取25.00mL溶液,用 0.1000mol·L-1酸性KMnO4溶液滴定,进行平行实验后,平均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20.00mL。则产品中铁(M=56)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10.
为研究铁盐与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某研究小组利用孔穴板进行了实验探究:

小组记最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开始时
5min 后
3天后
实验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
与开始混合时一致
溶液呈黄色,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实验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明显变浅
溶液呈黄绿色
实验I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变浅,比II中深
溶液呈黄色
 
(1)测得实验所用0.4mol/LFeCl3溶液及Fe(NO3)3溶液pH均约为1.0。两溶液均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开始混合时,实验I中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5min后实验II、III中溶液红褐色变浅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IV;分别取少量 5min后实验I、II、III中溶液,加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发现实验II、III中出现蓝色沉淀,实验I中无明显变化。试用方程式解释溶液中出现Fe2+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5min后实验III中溶液颜色比实验II中深,小组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因素:
①Cl-可以加快Fe3+与S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②NO3-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O3-在酸性环境下代替Fe3+氧化了SO32-,同时消耗H+,使Fe3+水解出的Fe(OH)3较多。
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
 
实验操作(己知Na+对实验无影响)
5min后的现象
实验V
在2mLpH=1.0的0.4mol/L Fe(NO3)3溶液中溶解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
溶液的红褐色介于II、III之间
实验VI
在2mLpH=1.0的稀硝酸中溶解约0.19gNaNO3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Na2SO3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因素①和因素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明显。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
(5)通过上述时间,以下结果或推论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Fe3+与SO32-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b.浓度为1.2mol/L的稀硝酸在5min内不能将Fe2+氧化
c.向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Ba(NO3)2,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1的上层淸液中是否存在SO4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工业流程:(1道)

    单选题:(7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