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小红发现切开的苹果会很快变色,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究氧气是否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小红提出假设:氧气参与了苹果变色的过程。老师指导小红要进行对比实验,小红设计并完成了如下2个实验。
(1)实验1:探究使苹果变色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①准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_______气,B为1瓶空气,C瓶中为空气,3个集气瓶容积均为250 mL;

②在C瓶中做红磷燃烧的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 mL,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③将大小相同的苹果块依次迅速放入集气瓶A、B和C中,记录苹果的变色时间。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探究苹果变色消耗的气体体积。
小红为了探查集气瓶A、B中消耗气体的体积,她采取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小红记录了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A瓶中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请你在表格中填写B瓶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
(3)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写出其中一种因素______________。
(1)实验1:探究使苹果变色的气体成分。
实验步骤:
①准备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为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1瓶_______气,B为1瓶空气,C瓶中为空气,3个集气瓶容积均为250 mL;

②在C瓶中做红磷燃烧的实验,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至水不再进入集气瓶中,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 mL,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③将大小相同的苹果块依次迅速放入集气瓶A、B和C中,记录苹果的变色时间。
| A | B | C |
放入苹果起始时间 | 下午2:00 | 下午2:00 | 下午2:00 |
实验现象 | 下午2:03 苹果变色 | 下午2:09 苹果变色 | 下午2:19 苹果未变色 |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探究苹果变色消耗的气体体积。
小红为了探查集气瓶A、B中消耗气体的体积,她采取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
实验后小红记录了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由此计算出A瓶中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请你在表格中填写B瓶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
| A | B |
进入水的体积 | 200 mL | 42 mL |
苹果消耗气体的体积 | 50 mL | _________________ |
(3)实验反思:实验过程中有一些因素会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准确,写出其中一种因素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10题)
3.选择题- (共1题)
12.
乳糖酶能够催化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乳糖酶的制备及固定化步骤如下:
(1)筛选产乳糖酶的微生物L时,宜用{#blank#}1{#/blank#} 作为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培养基中琼脂的作用是{#blank#}2{#/blank#} .从功能上讲,这种培养基属于{#blank#}3{#/blank#}
(2)培养微生物L前,宜采用{#blank#}4{#/blank#} 方法对接种环进行灭菌.
(3)纯化后的乳糖酶可用电泳法检测其分子量大小.在相同条件下,带电荷相同的蛋白质电泳速度越快,说明其分子量越{#blank#}5{#/blank#} .
(4)乳糖酶宜采用化学结合法(共价键结合法)进行固定化,可通过检测固定化乳糖酶的{#blank#}6{#/blank#} 确定其应用价值.除化学结合法外,酶的固定化方法还包括{#blank#}7{#/blank#} 、{#blank#}8{#/blank#} 、离子吸附法及交联法等.
4.填空题- (共3题)
13.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构成下列四种物质的微粒示意图中, “○”和“
”分别表示氢和氧两种元素的原子。
(1)乙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物质代号,下同)。
(3)四种物质中,不同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_______,含有H2分子的是_________ 。
(4)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物 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构成该物质的粒子 | ![]() | ![]() | ![]() | ![]() |
(1)乙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2)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物质代号,下同)。
(3)四种物质中,不同种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的是_______,含有H2分子的是_________ 。
(4)甲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丙,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14.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其选择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收集较纯的氧气最好选___________装置,待氧气收集满后,停止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①将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均匀加热,可以制得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②将亚硫酸固体与1:1的硫酸溶液混合,即可制得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比空气重。
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其选择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收集较纯的氧气最好选___________装置,待氧气收集满后,停止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
①将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均匀加热,可以制得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比空气轻;
②将亚硫酸固体与1:1的硫酸溶液混合,即可制得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易溶于水,比空气重。
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制取二氧化硫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
15.
燃烧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反应,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瓶底加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新型礼炮使用环保气弹,实现了有害气体零排放。某种环保气弹用乙醇作为燃料,通过氧气瓶输入氧气,使乙醇在炮筒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醇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氧气________________性质。氧气瓶中的氧气来自于工业制备,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瓶底加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代新型礼炮使用环保气弹,实现了有害气体零排放。某种环保气弹用乙醇作为燃料,通过氧气瓶输入氧气,使乙醇在炮筒内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醇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体现了氧气________________性质。氧气瓶中的氧气来自于工业制备,工业上制备氧气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