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鉴赏- (共1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2)本诗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现代文阅读- (共2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仲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莱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⑥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教,有多少钱。
⑦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⑧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⑨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⑩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⑪再数数。
⑫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⑬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⑭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挂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⑮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小题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当年挣钱的不易和对来之不易的收入的珍惜及兴奋满足之情。 |
B.第③段“大快朵颐”词写出了“我们”急切而痛快淋漓的吃相,其作用是从侧面烘托母亲的心灵手巧、厨艺精湛。 |
C.第④段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前文,说明随着时代发展,这样的场景逐渐消失了;后半句提示下文,设置悬念,暗示父亲老了,有了什么特殊状况。 |
D.从母亲给父亲足够的锻炼机会,和父亲心照不宣的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让他不易察觉,可以看出母亲非常细心,理解父亲,和父亲有着深厚淳朴的感情。 |
(1)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隔三岔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加点词语有何深刻含义?)
【小题3】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合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甲)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梗概
太阳即将毁灭,过去无数岁月中作为人类精神支柱的太阳变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然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类当中引发叛乱之火,然而太阳最后的灭亡瞬间平息了一切,人类终于怀揣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
(乙)刘慈欣在2000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会上的发言(节选)
《流浪地球》这篇小说是一个设想中的系列的一篇,这个系列叫“末日”,是以太阳灾变为题材,描写人类用各种方式逃生的过程。一个人的末日体验是很珍贵的,那么全人类的末日体验呢?能够带来这种末日体验的,只有科幻小说,这也是我构思这个“末日”系列科幻小说的初衷。
科幻小说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和读者都能得到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体验,这就是我热爱科幻的原因。
当科幻由爱好变成事业时,我发现有许多微妙的平衡需要掌握》这其中包括作品中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而我现在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它们或多或少地背叛了我自己的科幻理念。对于我这样一个在科幻之路上践涉多年的作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当然,科幻文学从本质上说又的确是幼稚的,它所要表现的,是童年时代的人类面对广漠深邃的宇宙所产生的好奇和恐惧,以及探索的冲动。
在这样的宇宙面前,人类的料学和哲学都很幼稚,科幻作为表现这两者的唯一一种文学形式,浸透着稚气也就不奇怪了。未来人类的科学发展到极致,宇宙的一切毫发毕现之日,也就是科幻消亡之时。
(丙)电影《流浪地球》相关评论
电影《流浪地球》于农历大年初一上映,在上映初期排片和标房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实现逆袭,排片量和票房逐日提升。目前,《流浪地球》票房仅次于《战狼2》,位居中国影史排行榜第二位。
“它实现了精准的类型控制,而且达到了行业很高水准,迈出了追赶好莱坞顶级制作的一大步。”—一李兆欣(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
“求编剧,人类都快失去地球了,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请别再强调这点家庭琐事和煽情烂梗,浪费了刘慈欣原作的宏大主题。——迷眼看青山
“这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不仅是人类自救,而且是和地球一起逃离的故事,同时,它仍然是父子故事,但父子故事放在了中国的血缘当中。”—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爆好级好看!大刘对此片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这是他作品改编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中国首部科幻片。大刘的作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希望这真的能为中国科幻片的开始。”——香水瓶
“这个设定本身带来的那种悲壮甚至一丝浪漫感全被空洞到不行的台词给毁了”——qw0aszx
“科幻层面没有任何想象力可言,基本就是又让我看了一遍《红海行动》。”——L00K
【小题1】阅读(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流浪地球》以“太阳即将毁灭”为背影,给读者带来一场全人类的末日体验。 |
B.刘慈欣热爱科幻是因为他认为在科幻中能得到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体验。 |
C.因为宇宙广漠深邃、充满未知,所以科幻文学永远会浸透着稚气。 |
D.小说《流浪地球》将整个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的情节,是科学性与文学性平衡的体现。 |
A.一位工程师凿穿地心,建立了沟通南北半球的地球隧道。 |
B.人类在未来进行意识上传,植入金属支架,在世界中趋向于虚无。 |
C.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预警阈值,触发了宇宙预警系统的报警。 |
D.吞食者准备来到地球并吞食地球人,地球人试图用地球文明感化吞食者。 |
3.对比阅读- (共1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翟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社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壮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李盛仙《夏日赏荷》)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草木生长茂盛) |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亲近而不庄重) |
C.便欣然忘食(愉快的样子) |
D.余以为妙绝(美妙到了极点) |
A.学而时习之 |
B.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A.从(甲)段可知,菊花、牡丹、莲花,各有其可贵之处,都是作者心中的爱物。 |
B.(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称谓虽有不同,但二者都是对荷花内在品质的赞誉。 |
C.(甲)段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种种美德,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
D.两个文段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甲)段通过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段描写雨中和雨后荷花之美态,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4.名著阅读- (共1题)
[简绘图]

【小题1】[任务一]:梳理·了解故事(下面4题任选作3题)
(甲)(1)_____________(地点):为离世的船员举行海底葬礼。
(乙)锡兰岛:尼摩船长、尼德·兰与鲨鱼搏斗,是为了救援(2)_____________(人物)。
(丙)南极:此处为什么被称为“关乎生死的一站?(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
(丁)挪威大漩涡:(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件)
【小题2】[任务二]:比读·分析形象
你认为《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和《西游记》师徒中的哪位角色更接近?请结合内容简述一条理由。
-
【1】题量占比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对比阅读:(1道)
名著阅读:(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