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草酸镍晶体(NiC2O4•2H2O)可用于制镍催化剂。某小组用废镍催化剂(成分为Fe2O3、Ni、Fe、SiO2等)制备草酸镍晶体的部分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Ni能和稀H2SO4反应。
②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③H2O2能将Fe2+氧化为Fe3+
(1)废镍催化剂“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对废镍催化剂进行“酸浸”,镍浸出率随时间变化如图,“酸浸”的适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______(填字母)。

A 30℃、30min B 90℃、150min C 70℃、120min D 90℃、120min
(3)“酸浸”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写1个即可)。
(4)“浸出液”得到“溶液x”过程中,加入试剂先后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5)将“沉镍”工序:①主要过程为:蒸发浓缩、______、过滤,所得固体用75%乙醇洗涤、110℃下烘干,得草酸镍晶体。
②用75%乙醇洗涤的目的是洗去杂质、______。
③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原因是______。

已知:①Ni能和稀H2SO4反应。
②相关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金属离子 | 开始沉淀的pH | 完全沉淀的pH |
Fe3+ | 1.1 | 3.2 |
Fe2+ | 5.8 | 8.8 |
Ni2+ | 6.7 | 9.5 |
③H2O2能将Fe2+氧化为Fe3+
(1)废镍催化剂“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2)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在不同温度下对废镍催化剂进行“酸浸”,镍浸出率随时间变化如图,“酸浸”的适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______(填字母)。

A 30℃、30min B 90℃、150min C 70℃、120min D 90℃、120min
(3)“酸浸”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写1个即可)。
(4)“浸出液”得到“溶液x”过程中,加入试剂先后顺序是______(填字母)
A.先加H2O2溶液,再加NaOH溶液 | B.先加NaOH溶液,再加H2O2溶液加NaOH溶液调节pH______(填范围),充分反应后得到滤渣的操作是______,该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
②用75%乙醇洗涤的目的是洗去杂质、______。
③烘干温度不超过110℃的原因是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侯德榜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查阅资料)侯氏制碱法中主要反应:
Ⅰ.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Ⅱ.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探究)小明以粗盐配制饱和食盐水,并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模拟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少量的MgCl2等。若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再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得到氯化钠溶液。
(2)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
(4)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 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 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拓展延伸)小华设计如图2的实验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 (含少量杂质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通过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测定生成C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是1.977g/L)
(1)如果样品质量为5.3g,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字母)。
(2)若实验中测得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小,下列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量气管的液面低于水准管的液面
c.反应结束后烧瓶中有CO2残留
d.读取数据时仰视读数
e.稀硫酸加入烧瓶占据体积
(查阅资料)侯氏制碱法中主要反应:
Ⅰ.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Ⅱ.2NaHCO3=Na2CO3+H2O+CO2↑
(实验探究)小明以粗盐配制饱和食盐水,并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模拟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加热时间/min | t0 | t1 | t2 | t3 | t4 | t5 |
剩余固体质量/g | 未记录 | 15.3 | 13.7 | 11.9 | 10.6 | 10.6 |
(1)粗盐中除了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还含有少量的MgCl2等。若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再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______,得到氯化钠溶液。
(2)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
(4)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 NaHCO3固体的分解率(已分解的 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
(拓展延伸)小华设计如图2的实验装置测定某纯碱样品 (含少量杂质NaCl)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通过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测定生成CO2的体积,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常温常压下CO2的密度是1.977g/L)
(1)如果样品质量为5.3g,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最合适的是______(填字母)。
A.500mL | B.1000mL | C.1500mL | D.2000mL |
a.装置漏气
b.读取数据时量气管的液面低于水准管的液面
c.反应结束后烧瓶中有CO2残留
d.读取数据时仰视读数
e.稀硫酸加入烧瓶占据体积
3.单选题- (共17题)
3.
下列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2H2O![]() | B.CuO + CO ![]() |
C.HCl+ NaOH![]() | D.Fe+ CuSO4 == Cu + FeSO4 |
4.
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 + mSO2 + O2 = mCaSO4,则m的值是( )
A.1 | B.2 | C.3 | D.4 |
5.
碱式碳酸铜的成分有多种,其化学式一般可表示为aCu(OH)2·bCuCO3,确定某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的方法为: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测得反应后残留固体质量为24g,产生二氧化碳8.8g,则a、b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2:1 | B.a:b=1:1 | C.a:b=3:2 | D.a:b=1:2 |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酸反应都有气体生成,所以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
B.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
C.有机化合物一般具有可燃性,具有可燃性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
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9.
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 B.茶氨酸由26个原子构成 |
C.茶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D.茶氨酸中有一个N2分子 |
10.
有关物质性质与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去除冰箱异味 |
D.氮气具有不活泼性,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
11.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灼烧棉纱线,有烧纸的气味 |
B.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至沸,出现红色沉淀 |
C.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白色固体 |
D.向淀粉溶液中滴加碘水,溶液变蓝 |
14.
把A、B、C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A、B表面有气泡产生,C无变化;把A加入B的硫酸盐溶液中,A表面析出B。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B>A>C | B.A>B>C | C.C>B>A | D.A>C>B |
17.
已知酚酞试液显红色的pH范围是8.2-10.0之间,某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该溶液显红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不止一种 |
B.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的pH一定等于7 |
C.原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10 |
D.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不是显碱性 |
4.多选题- (共2题)
20.
如图是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
B.加水能使![]() |
C.![]() ![]() ![]() |
D.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使![]() |
2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 |
A | FeCl2溶液 | CuCl2 | 铁粉 | 过滤 |
B | Fe | Zn | 稀硫酸 | 过滤 |
C | CO2 | H2O | 碱石灰 | 洗气 |
D | CaO | CaCO3 | | 高温煅烧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3题)
22.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1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时,其主要成分是______(写化学式)。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填名称)。
②标出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③写出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 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①用“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如图1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将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填名称)。
②标出H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③写出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是______(填标号)。
A 及时清理和妥善处置工业、生活和建筑废渣,减少地面扬尘
B 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C 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2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Ⅰ.小方一家准备去露营,妈妈准备了许多的食物。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有______(填字母)。
A 青菜 B 鱼肉 C 牛奶 D 大米
(2)柑橘是一类美味的水果,图1为某柑橘的部分营养成分。
①请回答:图中的钙、钾、磷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②糖类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再经过______(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最终转化为水和______(填化学式)并为人体提供能量。
③柑橘适宜生长在pH为6左右的土壤中。若某土壤的pH为3,要经改良后方可种植柑橘。下列物质,可用来改良土壤酸性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 石灰石 B 熟石灰 C 过磷酸钙
(3)牛奶中还含有维持人体所需的磷、硒、钙、铁、锌、铜等元素,其中能够防止人体骨质疏松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Ⅱ.小方一家选择共享汽车出行。
(1)①如图2所示“共享汽车”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材料名称)。
②将镁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镁铝合金的硬度______铝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
(2)“共享汽车”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①天然气、煤和______称为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天然气水合物”即为“可燃冰”,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 “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III.小方一家在结束露营时进行了垃圾清理。
(1)清理垃圾时,下列物品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破损棉纺织品 B 矿泉水瓶 C 易拉罐 D 霉变的蛋糕 E 剩饭菜
(2)清理金属废品时,发现金属铝制品制作的易拉罐“不生锈”,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制易拉罐“不生锈”的原因:______。
(3)生活垃圾可化为可燃性垃圾与非可燃性垃圾。
①下列垃圾属于非可燃性垃圾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秸秆 B 玻璃 C 废纸 D 石头
②将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分离出来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木炭、焦油和煤气,该处理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Ⅰ.小方一家准备去露营,妈妈准备了许多的食物。
(1)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有______(填字母)。
A 青菜 B 鱼肉 C 牛奶 D 大米
(2)柑橘是一类美味的水果,图1为某柑橘的部分营养成分。
①请回答:图中的钙、钾、磷是指______(填“元素”或“单质”)。
②糖类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再经过______(填“缓慢氧化”或“剧烈氧化”)最终转化为水和______(填化学式)并为人体提供能量。
③柑橘适宜生长在pH为6左右的土壤中。若某土壤的pH为3,要经改良后方可种植柑橘。下列物质,可用来改良土壤酸性物质是______(填字母)。
A 石灰石 B 熟石灰 C 过磷酸钙
(3)牛奶中还含有维持人体所需的磷、硒、钙、铁、锌、铜等元素,其中能够防止人体骨质疏松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Ⅱ.小方一家选择共享汽车出行。
(1)①如图2所示“共享汽车”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填材料名称)。
②将镁铝合金与铝片相互刻画,在铝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镁铝合金的硬度______铝的硬度(填“大于”或“小于”)。
(2)“共享汽车”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①天然气、煤和______称为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
②“天然气水合物”即为“可燃冰”,它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1体积“可燃冰”可贮载100~200体积的天然气。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 “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例证 D “可燃冰”的主要可燃成分是甲烷
III.小方一家在结束露营时进行了垃圾清理。
(1)清理垃圾时,下列物品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破损棉纺织品 B 矿泉水瓶 C 易拉罐 D 霉变的蛋糕 E 剩饭菜
(2)清理金属废品时,发现金属铝制品制作的易拉罐“不生锈”,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铝制易拉罐“不生锈”的原因:______。
(3)生活垃圾可化为可燃性垃圾与非可燃性垃圾。
①下列垃圾属于非可燃性垃圾的是______(填字母)。
A 秸秆 B 玻璃 C 废纸 D 石头
②将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物分离出来对其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木炭、焦油和煤气,该处理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6.实验题- (共2题)
25.
某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方程式______。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______。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______(填字母)。
A bc B cd C de D ef
(3)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的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
①白磷燃烧和红磷燃烧有类似的现象,写出白磷燃烧的现象______。
②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
将数显设备、气体压强传感器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量装置按如图1所示连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开始,打开并调试好传感器和数据设备,用酒精灯将足量红磷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表示该段时间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对应的变化情况。

(1)写出红磷燃烧的方程式______。
(2)根据图2中压强变化曲线,bc段压强升高的原因是______。实验结束打开活塞的过程中,压强曲线对应的线段是______(填字母)。
A bc B cd C de D ef
(3)图2中X曲线表示的是_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4)实验结束测得装置内氧气浓度为8.85%,后改用足量的白磷实验测得氧气浓度为3.21%。
①白磷燃烧和红磷燃烧有类似的现象,写出白磷燃烧的现象______。
②采用教材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改用白磷能使测定结果较准确的原因是______。
③根据实验结果,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
26.
实验室用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下列各题

(1)仪器a的名称______;仪器b的名称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3)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获得平缓气流的发生装置有______(填序号),能用于收集较纯净氢气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4)图2为家庭制氧机内桶构造示意图,桶上设有制氧剂投药口和出气口。制氧时,在桶内Ⅰ、Ⅱ两室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而后从投药口中投入药品后,并立即将其关闭,从出气口即可呼吸氧气。
已知:i.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催化剂,过碳酸钠在水中能分解产生过氧化氢;
ii.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
①制氧机中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氧气的出口为______(填“a”或“b”)。

(1)仪器a的名称______;仪器b的名称______。
(2)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
(3)能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并获得平缓气流的发生装置有______(填序号),能用于收集较纯净氢气的装置是______(填序号)。
(4)图2为家庭制氧机内桶构造示意图,桶上设有制氧剂投药口和出气口。制氧时,在桶内Ⅰ、Ⅱ两室中装入一定量的水,而后从投药口中投入药品后,并立即将其关闭,从出气口即可呼吸氧气。
已知:i.制氧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和催化剂,过碳酸钠在水中能分解产生过氧化氢;
ii.产生的氧气需通入水中净化。
①制氧机中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氧气的出口为______(填“a”或“b”)。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