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第七一中学2019年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8471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5/21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实验室有一瓶放置的亚硫酸钠(Na2SO3)溶液,由于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小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阅资料)
(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 + O2 = 2Na2SO4
(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Na2SO3 + H2SO4(浓)= Na2SO4 + SO2↑+ H2O
(3)SO32-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
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I)甲组同学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于是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还是Na2SO3
乙组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
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CO2的影响忽略不计)

(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
(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
(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
(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
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II)乙组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第一步:称取试样a g;
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
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
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 g;
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
试完成下列问题:
(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写出第二步中发生一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溶液中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 - 142b/233a)× 100%
B 第三步操作中洗涤沉淀,是为了去除沉淀表面的附着物,若直接烘干,测定结果会偏大
C 第二步操作中可以用稀硝酸来代替稀盐酸
D 保存亚硫酸钠时应密封保存,以防氧化

2.推断题(共1题)

2.
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4题)

3.
碳酸镁晶须(MgCO3•nH2O,n=1~5的整数)广泛应用于冶金、耐火材料及化工产品等领域。为测定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并进行实验。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准确称取3.45g MgCO3•nH2O放在B装置中,连接仪器;③打开弹簧夹a,鼓入一段时间空气,称量C装置的质量为228.0g;④关闭弹簧夹a,打开分液漏斗活塞,缓缓滴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再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229.1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装置A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
②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C中,减小实验误差;
③装置B中的反应现象是固体减少,有大量气泡产生;
④若反应后没有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会导致n的数值偏小;
⑤通过数据分析,碳酸镁晶须中n的值为3。
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③④
4.
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是酸,乙和丙可以是金属B.甲是碳,乙和丙可以是氧化物
C.甲的物质类别只能是单质或酸D.甲、乙、丙、丁可分属不同类别的物质
5.
下列化学实验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水通电分解,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活性炭净水,不仅可以滤去其中的不溶性杂质,还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
C.该实验可以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D.该实验可用于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6.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4.填空题(共1题)

7.
化学学科常常使用各种图标来记录信息。
(1)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生活的源泉,拥有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2016年5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提出了新的平衡膳食宝塔,如图1所示。

根据如图所示,应该少吃的一类食物是______.
A 谷物   B 蔬果类 C 动物性食品 D 油和盐
日常饮食可以为人体提供六大营养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是________。
A 米饭和馒头   B 香蕉和苹果 C 瘦肉和蛋清 D 白菜和土豆
(2)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如图2所示,其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构成该物质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1题)

8.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用此方法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有:①在试管中加入药品并固定好装置;②将导管移出水面;③点燃酒精灯加热,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④熄灭酒精灯;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的排序是___________
(2)图F是某同学利用塑料瓶和其他用品设计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该装置设计具有相同优点的装置还有__________。(从下图中选择合理的编号)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