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田家炳中学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初中毕业升学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969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6/18

1.流程题(共1题)

1.
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部分工艺流程简图。

(1)试剂X是_____(写化学式)。
(2)操作Y的名称为_____,该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等。
(3)硫酸与氧化铁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往铁粉(含少量氧化铁)中加入硫酸,除铁、氧化铁与硫酸发生反应外,一定还发生其它反应。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
(5)通入氧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请补充完整)______,由沉淀获得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因此,通入氧气时,必须控制“一定量”,其目的是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老师为大家变了一个“水生火”的魔术:在两片蓬松的脱脂棉中间包夹一些淡黄色固体粉末,做成“夹心饼干”。用胶头滴管向“夹心饼干”上滴水。数滴后“夹心饼干”燃烧起来。经老师介绍,该淡黄色固体为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常见可溶性固体化合物X和一种常见气体Y。
(提出问题)化合物X和气体Y分别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认为X应为NaOH,但对Y的成分产生了分歧,猜想:①O2;②H2;③CO2
经讨论,猜想_____(填序号)肯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老师指导: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必有元素化合价升高。Na2O2中O元素显—1价。
结合以上规律,你认为气体Y的化学式为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_____,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
分液漏斗活塞
分液漏斗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
装置1气密性良好
②取少量Na2O2于三颈烧瓶中,打开止水夹,加入适量水
固体溶解,形成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
 
③从a处滴管滴加CuSO4溶液
_____
X为NaOH
 
写出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发现问题)Na2O2固体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有细心的同学发现其中含有少量白色粉末。
(查阅资料)Na2O2在空气中可以和CO2反应而变质,生成Na2CO3和O2
(定量探究)测定该Na2O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取5.0g该样品于装置1中,加水配成溶液,冷却至室温;
②将装置2与装置1连接;将b处分液漏斗替换为装置3(内盛稀硫酸);
③上下调节装置2的水准管至左右两管液面相平,记录左管中液面读数为20.0mL;
④用装置3向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_____(填实验现象);
⑤再次上下调节装置2的水准管至左右两管液面相平;
⑥记录左管中液面读数为80.0mL;
已知CO2在该实验环境下的密度约为1.8×10-3g/mL,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g(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2)该Na2O2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
(实验分析)用装置3替换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____;
(魔术揭秘)“水生火”的原理:
①脱脂棉具有可燃性;②脱脂棉与O2接触;③从能量变化的角度分析:Na2O2与H2O的反应是_____反应。

3.单选题(共10题)

3.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B.分类观:维生素C(C6H8O6)属于有机物
C.变化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守恒观:木炭燃烧后固体质量减小,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
在“宏观一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学科必备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乙、丙、丁都属于化合物
B.反应生成丙、丁分子个数比为1:1
C.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5: 56
D.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5.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O
CO2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B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CaO
CaCO3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KCl溶液
CuCl2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过滤
 
A.AB.BC.CD.D
6.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鉴别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证明CO2能和水反应
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
设计




 
A.AB.BC.CD.D
7.
如图是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固体研碎可增大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B.将t1℃ 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C.将t2℃ 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质量为30g
D.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打开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产生
C.灼烧棉线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上升
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测溶液的pHB.稀释浓硫酸
C.干燥氢气D.加热液体
10.
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的是
A.C→CaCO3B.Mg→MgOC.Fe2O3→FeD.CO2→O2
11.
“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推广使用太阳能B.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C.多用公共交通出行D.家用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12.
采用“联合脱硫脱氮技术”处理烟气(含CO2、SO2、NO)可获得CaCO3、CaSO4、Ca(NO2)2等副产品,工业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应Ⅰ将石灰乳喷淋到烟气上(如右图),可以使气体和石灰乳充分接触,提高吸收效率
B.反应Ⅱ的方程式为:2NO2+CaSO3+Ca(OH)2=CaSO4+Ca(NO2)2+X,其中X的化学式为H2O2
C.采用石灰乳而不采用石灰水,目的是可以更充分地吸收烟气
D.副产品中的CaCO3可用作建筑材料

4.填空题(共2题)

13.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
H
 
He
 
 
 
 
 
O
F
 
Na
Mg
Al
Si
 
S
Cl
 
 
表示表中氯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
②表中元素铝和氧形成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胃酸过多可服用抗酸药铝碳酸镁片(AlMg(OH)3CO3)。铝碳酸镁与盐酸的反应为:AlMg(OH)3CO3+5HCl=MgCl2+AlCl3+4H2O+CO2↑。铝碳酸镁起抗酸作用的两种微粒是_____、_____。
14.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某同学的早餐是:苹果、面包片、高钙奶,其中,面包片富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_____;高钙奶中的“钙”指的是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食品包装袋中常用生石灰作为干燥剂,生石灰吸水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长期饮用硬水不利人体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家用直饮水机在水处理过程中关键一步是用紫外灯管照射进行消毒杀菌,从蛋白质的性质分析,该步骤的化学原理是_____。
(3)2018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运营,建造中使用的聚乙烯纤维属于_____材料(选填“金属”、“合成”或“复合”)。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外壳使用了钛铝合金,钛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_____。

5.实验题(共1题)

15.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并进行有关实验的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标识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室既可以制取CO2,又可以制取O2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为_____(在A~E中选),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某气体,则该气体可能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 NH3   B H2   C O2
(4)2018年4月11日,疑似圆明园文物、西周晚期的“青铜虎鎣(yíng)”在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拍卖,其表面呈绿色,小明查阅资料得知,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绿,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①根据铜绿的成分,你认为铜绿的形成是铜与水、氧气和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为探究铜绿的组成中是否含有碳元素,小明同学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可利用装置A和_____(填序号)相连进行实验,若观察到_____,则证明铜绿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填序号,
A.移出导管;B.熄灭酒精灯)。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