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1)在溶解固体1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2)若整个流程中物质的量无损耗,则最后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回收得到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1)在溶解固体1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__(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2)若整个流程中物质的量无损耗,则最后所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为________g。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回收得到氯化钾的质量是______。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2.推断题- (共1题)
2.
下图为A~G(初中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则其化学式是________。
(2)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用途),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示转化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6)若A为其他的可燃性气体,则A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且A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只能是纯净物 B只能是混合物 C既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若A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则其化学式是________。
(2)若反应①为置换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③可应用于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用途),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图示转化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6)若A为其他的可燃性气体,则A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且A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只能是纯净物 B只能是混合物 C既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实验。
(探究活动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首先向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2~3滴酚酞试液,接着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2):证明酸碱反应有水生成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小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3)探究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温度的变化
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电子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下图。

(1)由图1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当滴入NaOH溶液体积约______mL时,溶液的pH为7。
(2)由图2分析,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探究活动4)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研究性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以NaOH和HCl、KOH和HCl为例,通过右图说明酸碱反应的微观过程。请你分析下图,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
(探究活动1)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小丽同学首先向盛有适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了2~3滴酚酞试液,接着向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时,证明了盐酸和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2):证明酸碱反应有水生成
(设计实验)小明同学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小资料)a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b醋酸是一种酸,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1)实验①、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后,要迅速塞紧橡胶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3)探究酸和碱反应过程中溶液pH、温度的变化
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取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电子传感器实时获得溶液的pH、温度曲线如下图。

(1)由图1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当滴入NaOH溶液体积约______mL时,溶液的pH为7。
(2)由图2分析,酸和碱的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探究活动4)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研究性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以NaOH和HCl、KOH和HCl为例,通过右图说明酸碱反应的微观过程。请你分析下图,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__。

4.单选题- (共14题)
6.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食用水果、蔬菜——补充大量蛋白质 |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 |
C.用明矾净水——明矾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分子可以再分 |
8.
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 )
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
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有机化合物 |
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3.
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工业上可利用黄铁矿煅烧的产物冶炼铁和生产浓硫酸,其工业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③和④可表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
B.反应①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
C.可用石灰浆吸收该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SO2+Ca(OH)2=CaSO4 + H2O |
D.向制得的100克98%的浓硫酸中加入100克蒸馏水,配制49%的稀硫酸 |
14.
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 |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 |
B |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 |
C | 制备氢氧化亚铁 | 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 |
D | 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 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 |
A.A | B.B | C.C | D.D |
15.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
16.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温,甲先达到饱和 |
5.多选题- (共1题)
18.
通常情况下,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
B.1克硫与1克氧气完全反应得到2克二氧化硫 |
C.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
6.填空题- (共1题)
19.
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观察,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我们所说的“加碘食盐”,就是在食盐中掺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碘元素是人体健康生命所必需
的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人体缺碘或碘过量均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I)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碘酸钾与氯酸钾相似,加热碘酸钾会分解,生成碘化钾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过程中,生成的碘化钾还能与未分解的碘酸钾反应:5KI + KIO3
3X + 3I2,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因此,烹饪时不宜过早加入加碘盐。
(3)日常生活的牛奶包装盒、塑料袋都属于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材料 ②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③复合材料
(4)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其硬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将足量的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
(1)我们所说的“加碘食盐”,就是在食盐中掺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碘元素是人体健康生命所必需

(2)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I)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碘酸钾与氯酸钾相似,加热碘酸钾会分解,生成碘化钾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加热过程中,生成的碘化钾还能与未分解的碘酸钾反应:5KI + KIO3

(3)日常生活的牛奶包装盒、塑料袋都属于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材料 ②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③复合材料
(4)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其硬度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铜。将足量的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
7.实验题- (共1题)
20.
请根据下列各图中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时,向仪器b中注入水至形成液封,关闭活塞,再向仪器b中注入水,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端(填“c”或“d”)进入。
(5)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若要使反应停止,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该操作后,B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用字母e、f、g对如图进行排序)。

(1)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__。
(2)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
(3)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时,向仪器b中注入水至形成液封,关闭活塞,再向仪器b中注入水,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4)若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端(填“c”或“d”)进入。
(5)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若要使反应停止,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该操作后,B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用字母e、f、g对如图进行排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