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阳市镇金学区、简城学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65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6/25

1.综合题(共1题)

1.
(1)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分:取、加、沉、滤、吸和投。“取”为从水库中取水。
①“加”为向水中加入主要成分为______(填“蓝矾”、“胆矾”或“明矾”)的絮凝剂,作用是______ 。 “沉”为在反应池中沉降分离。
②“滤”为过滤掉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③“吸”为将过滤所得的滤液引入吸附池,加入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④“投”为投药消毒,发生的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黄铜中铜的含量,取黄铜样品4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239.6g。求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应离子浓度大小。
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实验一)测定四种溶液的电导率
室温下,分别取20mL下列液体于烧杯中,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图1,测得数据如下表:(烧杯中的物质静置于空气中备用)

物质
①蒸馏水
②稀硫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硫酸钡悬浊液
电导率/(μS/cm)
3
5923
6316
3
 
(1)测出物质①④与物质②③的电导率数据差异巨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
室温下,将上述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倒出10mL于另一烧杯中,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中甲曲线所示。
(2)写出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M点时电导率几乎为零的原因是__________.
(4)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和OH-结合成H2O,Ba2+和SO42-结合成BaSO4
B 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是由于BaSO4进一步解离出Ba2+和SO42-
(实验三)测定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
室温下,将实验二中稀硫酸改为硫酸钠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中乙曲线所示。
(5)写出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对比两曲线的最低点,N点比M点明显高的原因是_____,P点时溶液中大量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结论)
(7)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拓展与反思)
(8)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2+的浓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9)实验二中刚开始时,氢氧化钡溶液的电导率小于实验一中测得的6316μS/cm,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0)若用实验一中物质②与③反应来测定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你推测溶液的变化曲线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

3.推断题(共1题)

3.
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由氯化钾、氢氧化钠、硝酸钠和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甲同学通过观察颜色,认为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他可能是根据物质的________性质得出该结论的。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方法不能确定该粉末中不含硫酸铜。
(2)他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______(填化学式,下同),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由第二、三步反应的现象可知,第一步反应后肯定存在的阳离子有____ 。
③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4题)

4.
以下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咬碎食物B.光合作用C.灯泡发光D.轮胎爆炸
5.
已知X和Y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能反应生成Z和Q,各物质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表:
X
Y
Z
Q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均可再分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若反应后生成1.8gQ,则生成Z的质量为8.4g
6.
侯氏制碱法的生产过程涉及如下反应:NH3+CO2+NaCl+X=NaHCO3↓+NH4Cl,2NaHCO3Na2CO3+CO2↑+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H2OB.NaHCO3受热易分解
C.CO2和Na2C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同D.NaHCO3分解产生的CO2可以回收再利用
7.
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属于非金属元素B.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g
C.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D.图中两元素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NaCl2
8.
下列化学用语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O3-3个氧原子B.  -“5”表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D.He2-氦气
9.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主要有CO2 ,SO2 ,NO2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D.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10.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通过燃烧实验可以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B.开发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节能减排
C.食品包装中填充氮气可以延长保质期D.食用水果、蔬菜可以补充大量蛋白质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H2O(植物油)
洗涤剂
振荡、搅拌
B.
CO2(CO)
澄清石灰水
将气体通过除杂试剂
C.
KCl(KClO3
二氧化锰
加热
D.
CaO(CaCO3

高温、灼烧
 
A.A   B.B   C.C   D.D
12.
现有X、Y、Z三种金属,将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使用事实,可判断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X>Y>ZB.X>Z>YC.Y>X>ZD.无法判断
13.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电解水实验中,正负两极生成的气体质量比为1:2
C.使用胆矾的目的是让水中悬浮杂质沉降
D.蒸馏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14.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检验气体的纯度B.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
C.通过口尝来确定实验室中某种试剂的味道D.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固体时先预热
15.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升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16.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盐酸B.浓硫酸C.石灰石D.生石灰
17.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
盐酸和氢氧化钠的酸碱中和反应,烧杯中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阴离子只有OH-
C.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
D.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5.填空题(共1题)

18.
根据图文回答问题。

(1)葱油酥是我省传统特色小吃。根据图1回答下列问题:
①葱油酥的主要成分是面粉,面粉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物质有_____(填“蛋白质”或“糖类”)。在烘焙时,会使用以_______(填化学式)为主要成分的发酵粉。
②葱油酥的配料中还有大葱,大葱中有丰富的维生素、铁、磷等矿物质,“铁”是人体必需的___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缺铁易_________。
(2)图2是我国第一艘自主设计和建造的航母001A号,其中使用了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术。
①船体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与___________接触而生锈。
②制造优质钢材首先炼铁,在炼铁时投入高炉中的固体原料有赤铁矿、石灰石和________。高炉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6.实验题(共1题)

19.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

(1)仪器A和C的名称分别是____和______,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反应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组装整套装置时,可选用上图中的A、C、H、I、J、L、P和__________;
(3)利用组装完毕后的装置制取CO2气体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实验室检验CO2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
(4)为便于控制反应的快慢,可以将仪器C替换成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分液漏斗 ②注射器 ③前两者都可以选
(5)这套装置还可以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填化学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