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能反应离子浓度大小。
②相同温度下同种溶液电导率越大,离子浓度越大。
(实验一)测定四种溶液的电导率
室温下,分别取20mL下列液体于烧杯中,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图1,测得数据如下表:(烧杯中的物质静置于空气中备用)

物质
| ①蒸馏水
| ②稀硫酸
| ③氢氧化钠溶液
| ④硫酸钡悬浊液
|
电导率/(μS/cm)
| 3
| 5923
| 6316
| 3
|
(1)测出物质①④与物质②③的电导率数据差异巨大的原因是_________。
(实验二)测定氢氧化钡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
室温下,将上述烧杯中的氢氧化钡溶液倒出10mL于另一烧杯中,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插入电导率传感器,然后滴加稀硫酸,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中甲曲线所示。
(2)写出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M点时电导率几乎为零的原因是__________.
(4)通过对甲曲线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M点前曲线下滑的过程中,H
+和OH
-结合成H
2O,Ba
2+和SO
42-结合成BaSO
4B M点后溶液电导率逐渐增大,是由于BaSO
4进一步解离出Ba
2+和SO
42-(实验三)测定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
室温下,将实验二中稀硫酸改为硫酸钠溶液,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图2中乙曲线所示。
(5)写出硫酸钠与氢氧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对比两曲线的最低点,N点比M点明显高的原因是_____,P点时溶液中大量含有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结论)
(7)通过比较分析,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参与反应的离子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导致其浓度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拓展与反思)
(8)向一定量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持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溶液先变浑浊后浑浊逐渐消失。推测此过程的溶液中Ca
2+的浓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
(9)实验二中刚开始时,氢氧化钡溶液的电导率小于实验一中测得的6316μS/cm,原因可能是________。
(10)若用实验一中物质②与③反应来测定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你推测溶液的变化曲线可能是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