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崖子中心学校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12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5585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简答题(共5题)

1.
蔗糖在隔绝空气加热时,能生成碳和水.请根据这一事实写出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据此推断,若将蔗糖放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则生成物有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它的化学性质与硫相似,元素符合为Se,它的一种含氧酸钠盐的化学式为Na2SeO4,这种盐应读作_____,H2SeO4中Se的化合价为_____,H2SeO4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
“××牌酱油”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该酱油是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苯甲酸钠、谷氨酸钠属于_____,水属于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3)面粉中含量最高的营养物质是_____.
4.
人类最早使用的麻醉药是乙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地医生在抢救伤员时“无意”中发现的.乙醚的化学式为C4H10O
(1)乙醚属于_____物(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乙醚的组成中含有_____元素.
(3)每个乙醚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4)你还能从“C4H10O”中获得哪些信息?(至少2条)_____.
5.
在医疗上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常让病人服用硫酸钡的悬浊液(俗称钡餐),但不能服用碳酸钡,其原因用方程式表示为__,如果误服了碳酸钡,建议解毒方法是___,原因是___.

2.计算题(共2题)

6.
如图为某加钙食盐包装袋袋上的标签.小明通过下列方法检查该食盐中的钙元素的含量:往装有稀硝酸的小烧杯(总质量为200.00g)加入30.00g该盐样品,充分反应后,无固体剩余.反应后烧杯和溶液的总质量为229.67g.
(已知:CaCO3+2HNO3=Ca(NO32+H2O+CO2↑)

(1)反应过程中产生_____g CO2
(2)30.00g该食盐中含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3)此加钙食盐钙含量是否符合标签要求?_____.
7.
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40g铁元素,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
A.3.80gB.6.95gC.10.00gD.3.18g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8.
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一]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二]: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内(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现象
结论
第一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_____
第三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淀粉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2)在步骤二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4.单选题(共7题)

9.
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个小时,只有0.3%的味精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很小.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味精受热不分解
B.味精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属于物理变化
C.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健康
D.实验研究问题是一种有效方法
10.
(金属La(镧)的活动性比锌强,它的氧化物为La2O3,其对应碱为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可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而制得LaCl3的是(  )
A.La+HClB.La2O3+HCl
C.La(OH)3+HClD.La(OH)3+MgCl2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A.24K金、铜导线B.不锈钢、黄铜
C.生铁、钢D.钱币、铜钟
12.
“厨房化学”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下列实验能在“厨房化学”中完成的是(  )
A.检验食盐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B.CO2气体不能支持蜡烛燃烧
C.检验自来水是否含有Cl
D.确定某合金的各种成分
13.
分别用以下三组物质比较锌和铜的金属活动性:①Zn、Cu、稀硫酸;②Zn、Cu、MgSO4溶液;③Zn、CuSO4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够直接达到目的是(  )
A.仅有①B.②③C.①③D.①②
14.
人体的皮肤不小心沾上了浓硝酸会变成(  )
A.白色B.黑色C.黄色D.红色
15.
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Fe3+).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
A.氧化性B.还原性C.碱性D.酸性

5.多选题(共2题)

16.
在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固体剩余.则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SO4
B.溶液中不一定有CuSO4
C.固体物质中一定不含有Cu
D.固体物质中一定没有Fe
17.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阿龙•切哈诺沃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以下有关蛋白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蛋白质结构的基础上,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
B.浓硝酸、重金属盐等可使蛋白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
C.蛋白质习惯上又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D.动物毛发(人的头发等)和植物纤维(棉花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灼烧后都有烧焦羽毛气味

6.填空题(共2题)

18.
铝合金材料属于_____(填“纯净物”、“混合物”或“单质”).铝是活泼金属,生活中的铝锅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果将铝片投入稀硫酸中,片刻之后才有气泡产生,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_____.
19.
人类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如图是某“取暖片”外包装的图片。该“取暖片”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水等,其发热是利用铁生锈时会放热。

①发热剂需接触到空气才会发热,原因是铁要与_____、_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才会生锈。
②推测发热剂成分中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
(2)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
已知下列各组物质间均能发生置换反应。
A.Fe 和CuSO4溶液B.Mg和MnSO4溶液C.Mn和FeSO4溶液
①写出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_____,猜想三:R>Al>Cu,
(查阅资料)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R的盐溶液中只有+2价R的盐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一
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猜想一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二
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
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
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猜想三
_____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错误.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再将其插入到丙同学做实验用过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_____;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三成立.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后,他们总结得出:通过金属与_____反应或金属与_____反应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5道)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7道)

    多选题:(2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