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4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9/6

1.选择题(共1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绊(jī)默(jiān) 人情故(shì) 叹观止(wéi)
B. 日(yì)择(jué) 不经心(màn)目神迷(xuàn)
C. 旋(wò)褓(qiǎng)名其实(fù)  然而止(jiá)
D. 雾(ǎi)幕(wéi)销声匿(jì)   辅相成(xiàng)

2.字词书写(共1题)

2.
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祖国大地锦绣春

3.句子默写(共1题)

3.
默写填空。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马说》)
(2)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______________一口口米酒千万句话,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
(4)天大寒,砚冰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北冥有鱼》中,从广度和高度写大鹏起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思古人之幽情。听杜甫,身居漏茅舍仍高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系苍生:听苏轼,被贬仍呐喊“西北望。射天狼”,心念国防。(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回答)

4.诗歌鉴赏(共1题)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塞外杂咏

林则徐

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被革职后西行伊犁途中。②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万笏(hù)③.琼瑶: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
本诗蕴含了作者那些思想感情?

5.现代文阅读(共2题)

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消失的年声

①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②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他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③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④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 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 这项活动名曰“踩岁” 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 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⑤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 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 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⑥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 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 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 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 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⑦在话刷《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⑧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⑨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 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 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作者肖复兴,有改动)

【小题1】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2】文章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小题3】阅读第⑤段,说说为什么大年初一家家都要买金鱼?
【小题4】理解结尾句“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的含意。
【小题5】请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介绍“踩岁”的风俗。(不超出所给字格)
6.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与筷子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刀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让人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取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在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族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中国人一开始其实是使用刀叉的,而且刀叉是中国人发明的。全世界发现最早的骨质餐具就是刀,是在我国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至今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而古代叉子也是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

⑤筷子,原名“箸”。在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仍将筷子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萁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萁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王的奢修。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然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据说,这是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⑦今日西餐案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是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裘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小题1】说说文化跟筷子有什么联系。
【小题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第②段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删掉?
【小题4】说说第⑥段面线句了所用的修辞手法和作作用。

6.名著阅读(共1题)

7.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阁天宫记”和“五行山下定心猿”,体现出的是人追求自由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的处境。
B.孙悟空在“三打白骨精”后被逐,因唐僧遇难八戒义激。重新保护唐僧踏上了取经的征途。
C.在乌鸡国文殊菩萨的青毛狮子变作唐僧,沙僧出主意让真假唐僧念紧箍咒,逼得很快原形毕露。
D.车迟国国王妖道灭佛,国王命唐僧与三大仙赌赛求雨、坐禅等,由于悟空使计,三仙皆输。
(2)在《水浒传》、林冲和武松都是著名的英雄人物。请概括两人在发配途中的相似点。

7.课内阅读(共1题)

8.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
(1)天下公(2)女有(3)是大同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小题3】本文主体部分从_______、人人都能安居乐业、_______三方面阐释了“大同”社会形体特征。

8.课外阅读(共1题)

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柳宗元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道“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分异方,便为永别,吾禹锡执友,何忍见共是?”草奏章,请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运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吾禹锡执友    似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B.何总见其是    亦是则已矣(《北冥有鱼》)
C.草奏章 太守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D.请柳州授禹锡  策之不其道(《马说》)
【小题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
B.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都蛮方西南/绝城/往复方里
C.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
D.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城往复万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小题4】从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任选两个方面说说柳宗元的特点。

9.基础知识综合(共1题)

10.
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①人们评韦应物:“大抵平淡诗,非有深情者不能为”。②在父亲节这一天,我为大家推荐的《傅雷家书》,③今天,忘记这是一本名著,这只是一位父亲写给孩子的信,④看似来自父与子之间的寻常对话,而且每封信都承载着赤诚、最朴素的亲情。⑤血脉融化了距离,跨越了时间,进行着艺术之间的碰撞、灵魂之间的交流,而思念与爱,被小心翼翼十分谨慎地包裹在这一切的最里面。

(1)第①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写出你的修改建议。
(2)第④句有个词语使用有误,请写出你的修改建议。
(3)第⑤句画线部分表达不够简明,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字词书写:(1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名著阅读:(1道)

    课内阅读:(1道)

    课外阅读:(1道)

    基础知识综合:(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