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与筷子

①重阳这天,大家都在吃重阳糕。有的用手拿着吃;有的用刀切开,用叉子叉着吃;有的则用筷子吃。看到大家不同的进食方式,让人想起汉文化和筷子的关系问题。因此写下这点文字。

②人类社会,共有三种进食方式。其一是用手。这是自然的进食方式,例如婴儿,不须母亲教导,自然地会用手抓东西吃。其二是用刀叉,这当然是在人类发明火和冶铁之后,才有的工具。人用刀叉获取猎物之后,在火上烤熟,然后用叉叉着,用刀割来吃,这比用手抓已经大大进了一步。其三是用筷子进食。这种进食用具是如何进化得来的,尚待考证。筷子用手操作,手与大脑相连;有人说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可以促使脑的发育。获子是汉文化的特征,只有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才用筷子。

③在当今世界分布上,在亚洲除了直接受汉文化影响的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新加坡外,其余均是用手进食的。中国还有部分兄弟民族,如维吾尔族等也是用手进食的,非洲多是用手进食的,欧、美、澳洲白种人均用刀叉进食,只有当地土著民族用手进食。

④中国人一开始其实是使用刀叉的,而且刀叉是中国人发明的。全世界发现最早的骨质餐具就是刀,是在我国浙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至今已经有7000多年的历史,而古代叉子也是在我国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

⑤筷子,原名“箸”。在我的故乡江西,现在还有地方仍将筷子叫箸,我们的祖先究竟从什么时代开始,放弃了用手和用刀叉进食,我不知道,从书中查到,“纣为象箸,而萁子唏”,此话意思是说纣王用象牙做箸,萁子感到很忧虑难过。本意是批判纣王的奢修。因此。我们从这话中得知在商代已经使用箸了,但在这之前,究竟哪个年代开始使用箸,则尚待考证。

既然称箸,那么为什么现在大多然人都不称箸而都叫它筷子?据说,这是船民开始的,过去的船都是木料做的。在长江大河中行驶,不仅很慢而且危险,小时候常听人说;“行船走马三分险。”船民迷信,所以产生了一些忌讳。在行船时,如姓陈的,只许说耳东,不许说陈,因“陈”与“沉”同音,在船上不能说翻身,只能说转身,因船上忌“翻”字。“箸”与“住”同音,船行要快,不能“住”。因此忌用“箸”,住的反义为快,船上就将“箸”改称为“快”,但快是形容词,因此造了一个“筷”字,为什么用竹字头,因筷子是竹子做的。

⑦今日西餐案上的刀叉,是过去刀叉的缩短,虽然在一些富豪餐桌上的刀叉,是用金子或银子,甚至镶上宝石,经过有名的艺匠精心做出来的,放在洁白的裘布上,熠熠发光但它毕竟摆脱不了它原始的、野性的痕迹。而筷子则是手的延长,早从原始的野性中异化出来了。

【小题1】说说文化跟筷子有什么联系。
【小题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3】第②段加点词语为什么不能删掉?
【小题4】说说第⑥段面线句了所用的修辞手法和作作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65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06 10:01: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