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节选)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①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②?何故怀瑾握瑜③,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④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⑤之白,而蒙世之温蠖⑥乎?”
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注释】①三闾大夫:楚国官职名,指屈原。②哺(bū):吃,食。槽:酒渣。啜(chuò):喝。醨(lí):薄酒。③瑾、瑜:都是美玉。④察察:洁白的样子。汶(mén)汶:浑浊的样子。⑤皓(hào)皓:莹洁的样子。⑥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被发行吟泽畔 (2)形容枯槁
【小题2】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不能用括号中的字替代的一项是( )
A.何故而至此(斯) | B.众人皆(偕)醉而我独醒 |
C.宁赴常流而葬乎(于)江鱼腹中耳 | D.又安(岂)能以皓皓之白 |
【小题3】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2处)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小题5】面对失意,“醉”与“醒”是古代文人常见的两种人生态度。下面材料中人物的“醉”与屈原的“醒”背后的人生追求是否相同?联系任一则材料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吝情去留。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材料二】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